“這……”吳允謙很猶豫。
老西與少西爭權奪利,以吳允謙、金瑬為代表的“老西”是想透過與楊承應的談判,讓便宜布匹流入李朝,穩定物價。
藉此提高自己的威望,打擊政敵。
可是要莊園的糧食,等於得罪了兩班貴族,這不符合老西派的利益。
“我可以徵收一部分糧食,送往遼東鎮。”
吳允謙不解:“為什麼一定要李朝莊園的糧食?”
“老百姓的糧食能有多少?莊園種的糧食才是大頭。”
楊承應笑道:“我現在與韃子處於對峙狀態,前線需要大量糧食。”
京畿之地的糧食,楊承應收不上來;倭國又太遠了,山東也被打爛了,只有李朝可以近距離且穩定的供糧。
而且李倧允許貴族兼併土地,窮苦老百姓能榨出幾個錢,還得是兩班貴族。
“如此這般,得容許在下回去與大王及同僚商量後,才能給與答覆。”
吳允謙做不了主,只能這樣回答。
真正的掌權者,是躲在幕後的金瑬。
“可以,但我的耐心有限。大概在明年,我就會率船隊從李朝經過,走對馬藩和平戶藩,繞到琉球,再到薩摩藩,去二條城會見幕府將軍。”
楊承應敢告訴吳允謙路線,就不怕他洩露出去。
“好,我回去後立馬稟報給大王。”
吳允謙想了想,又道:“我現在回去就寫信,稟報給大王和同僚知道。”
“沒問題,順便把我剛才對你說的行程,一併告訴他們。”
“好的,我一定辦到。”
說完最重要的事情,接下來就是一些瑣碎的事情。
譬如,雙方就領事館的事進行討論。
領事館是一樣新鮮事物,吳允謙問得很詳細,楊承應也耐著性子解釋。
再譬如紙幣問題,楊承應向吳允謙展示了他即將在旅順港發行的紙幣。
這一方面,吳允謙完全陌生。
聽楊承應解釋的時候,整個人都比較蒙圈。
因為這和大明寶鈔完全不同。
至於什麼“準備金”之類,更是像在聽天書。
一場會面從上午,持續到下午才結束。
第二天,楊承應會見今川直房。
見到楊承應後,今川直房直接說出此行目的:“聽聞楊公打算在明年訪問我國,我代表幕府對楊公的到來表示歡迎。”
這就是今川直房的特殊使命,利用外交轉移國內視線。
“我這次去,可不是隻帶幾艘商船,還想做一些事,比如訪問琉球。”
楊承應說道:“我已經委派幾名部下前往琉球,向當地國王提前告知此事。”
“琉球屬於我國的藩屬,你帶著艦船前往,不妥吧。”
今川直房沉聲說道。
“琉球乃是大明的藩屬國,怎麼成了你們的。貴國薩摩藩悍然出兵入侵,我還沒找他算賬呢!”
楊承應反擊道:“我這次出使,正要質問薩摩藩,為什麼要入侵我大明的藩屬國。”
今川直房聽完翻譯,眉頭都皺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