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大航海時代的到來,這個世界日益聯絡緊密。
一個小小的事情,可以引發一連串跨國反應。
就在倭國使者抵達廣寧之前,倭國就發生了兩件大事。
第一件事,是幕府與後水尾天皇之間關係緊張到了極點,爆發了紫衣事件。
第二件事,倭國與荷蘭之間爆發了濱田彌兵衛事件,倭國封了荷蘭在平戶的商館。
此前,西班牙因為天主教問題與倭國衝突被趕了出去。
英格蘭因為國王與議會不和,導致英格蘭國力衰退,休養生息十一年,也退出了倭國。
如此一來,楊承應和李旦之子李國助在平戶藩的商館,成了唯一的“外國”商館。
因此,作為倭國使者的今川直房,這次來遼東鎮是帶了特殊使命。
基於同樣的原因,平戶藩派了松浦信貞,對馬藩派了宗智順擔任使者,出使遼東鎮。
李朝國內此時也不太平。
朋黨之爭,沒有因為新國王李倧的登基而停止,反而愈演愈烈。
西人黨又因為利益之爭,分出了“老西”,“少西”。
前一任領議政申欽和擔任使者的現任領議政吳允謙,以及幕後大佬金瑬屬於“老西”。
之前和楊承應有過接觸的李貴,和金瑬翻臉,站“少西”。
吳允謙此來也帶著自己任務。
楊承應首先在專門建的會議室,接見了吳允謙。
這位深受儒家思想薰陶的兩班貴族,看到長方桌,整個人都懵了。
楊承應在他對面坐下,然後請他入座:“我是大明提督,貴使是屬國的宰相。再沒有比這種坐法,更符合待客之道。”
吳允謙機械的點點頭,不安地在楊承應對面坐下。
其他隨行代表互相看了一眼,也紛紛入座。
“貴使一路顛簸,昨晚休息得可好?廣寧初建,各方面還不齊全,如有怠慢,還請見諒。”
楊承應說的是場面話。
吳允謙微微鞠躬,“謝楊侯爺熱情地款待,在下及隨從都沒有什麼可說的。”
“貴使可在廣寧休息一段時間,等運動會結束再走不遲。”
楊承應笑道。
“在下正是為此事前來。”
寒暄幾句後,開始切入正題。
吳允謙道:“在下奉大王殿下之命前來,希望促成一件事關本國的大事。”
“請說。”楊承應點點頭。
“貴地盛產布匹,而我國因為布匹價格上漲,導致百姓的生計出現問題。”
吳允謙一臉認真地說道:“希望貴地能將布匹多分一點運往我國,以緩解危機。”
位於金州,鎮虜城的紡織廠馬力全開,在沒有蒸汽機之類的劃時代產品出現前,產量仍然有限。
由於靠近最富庶的京師,布匹大都賣到了京師,只有一小部分運到李朝。
只有如蟒緞之類的高階貨,才全部賣到李朝。
李朝銅礦產量不高,銀礦更是罕見,銀子只流行於頂層。
底層老百姓用布匹作為交易貨幣。
布匹價值的高低,決定了物價的高低,並影響老百姓日常。
“多往貴國運是沒有問題的,問題是拿什麼作為交換。”
楊承應說道:“我希望貴國能把糧食一部分給我,特別是你們貴族莊園產的糧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