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總爺,近日來流傳於寧前道的一些流言你有沒有聽聞?”
袁崇煥憂心憧憧地對坐在他下首的一名中年男子說道。
“袁大人指的是建虜揮師向西的訊息!”
中年男子正是滿桂,官至都督僉事、署總兵銜。
滿桂是宣府人,從軍後一直官運平平,直到遇到了楊鎬。
楊鎬在四路敗師的情況下推薦幾個懂得軍事的小將,首先就推薦滿桂。
滿桂於是移兵駐守黃土嶺,隨後結識了王象乾,職務開始步步高昇。
“正是!”袁崇煥點頭說道,“你以為此事真假如何?”
滿桂想了一下,答道:“袁大人,我們抗命留下,駐守寧遠城。這些訊息應該都被建虜偵查到,派兵攻打也在情理之中。”
袁崇煥笑著點頭:“滿總爺所言,正是我心中所想。看來一場惡仗在所難免,我們必須提前做好準備。”
第一步是堅壁清野。
袁崇煥派通判金啟倧等人,傳令給周邊還在居住的百姓、軍戶都進入城中居住,臨走前一把大火燒了,絕不給後金軍用來躲藏的民舍、遮蔽物等。
受夠了遷徙之苦的百姓,心裡儘管不捨,但知道不犧牲是做不到擊退敵軍,特別是看到袁崇煥親手寫的血書,便沒有反對。
第二步加固城防。
袁崇煥想起倉庫裡還有十一門紅夷大炮,那是從京營運來的。
他於是找到管理火器的羅利。
還沒開口,羅利先哭道:“袁大人,這些紅夷大炮威力巨大,楊總爺就用它抵擋住了建虜首領努爾哈赤。既然守城,請把它挪上城牆炮轟敵軍。
如果不願意,請用鐵水把它熔了,免得被建虜俘獲。”
袁崇煥笑道:“你的話,正是我想的,你趕緊組織人手把紅夷大炮運上城樓,讓建虜再嘗一回被火炮轟的滋味。”
“是,袁大人。”
羅利趕緊擦了擦臉上的淚水,趕緊執行命令。
這時有兵卒送來書信,那是薊遼經略高第的書信。
高第收到楊承應的警告,特地發書信給袁崇煥,並且詢問是否派援軍。
袁崇煥回到書房,提筆書寫了一封信:
右參政袁崇煥再拜頓首,屬下守寧遠而不退,並非抗命而是迫不得已,高經略不必煩惱該發援軍還是不該發援軍,以屬下拙見,不發援軍為上。遼兵潰逃已成習慣。
有了援軍不但於事無補,反而守城的將士都無心死守。只有斷絕救援,才能置之死地而後生。天下的事固然成功在於有依靠,而失敗也正在於依靠。
信寫完後,袁崇煥把信交給士卒,快馬傳給高第。
事實上,袁崇煥之所以這樣做,還是因為他完全不信任高第。
高第連撤退都做不到從容,何況是派兵救援。
而且,他麾下計程車兵又不是像楊承應麾下的金州軍那樣訓練有素。
書信剛發出去,金啟倧急匆匆的跑進來。
能讓一個文士出身的金啟倧這麼著急,想必是一件大事。
袁崇煥急問道:“彆著急,慢慢說。”
金啟倧上氣不接下氣的說道:“袁大人,滿總爺不讓趙將軍的兵進城,被堵在了西門口。”
“趙將軍的兵?”袁崇煥略微吃了一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