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金籌措糧草,準備西征的訊息,透過潛伏在遼瀋一帶的細作,秘密傳到金州鎮。
事實上,安排細作不是啥難事。
整個後金因為努爾哈赤殘暴且無能的統治,動盪不安。
像李永芳的長子李延庚,就對遼西的明軍徹底失望,開始私下接觸楊承應派到瀋陽的細作。
當然,楊承應沒時間安排,這都是范文程安排的。
他在後金待過好幾年,作為武功不濟的包衣,這些年默默的摸透了後金內部人員構成情況,對如何使用細作非常在行。
這是本來負責情報系統的寧完我,為什麼能在大長山島待那麼久。
“從各方面來看,建虜已經決心明年的正月出兵遼西。”
楊承應將桌案上的一張紙遞給寧完我後,沉聲說道。
密信本來是密碼書寫的,被公孫晟翻譯後,謄在了紙上,便於閱讀。
寧完我很快地瀏覽完,又轉遞給下首的羅三傑,自己略一思索之後說道:
“大帥,情況相當不妙啊。據聞寧遠城只有精兵一兩萬,守將是文人袁崇煥和總兵滿桂。
寧遠城一丟,整個遼西不復存在。朝廷,朝廷真是……哎!”
“哼!朝廷張口‘困難’,閉口‘難辦’。遺棄辛苦一年多修成的大城,卻一點都不糾結,真是……胡鬧!”羅三傑忍不住發牢騷。
他以前是個混子,跟著楊承應的時間久了,見慣了雷厲風行和言必行、行必果,逐漸開始有了節操。
“現在說這些都太遲了,關鍵是我們該如何應付。”
楊承應其實胸有成竹,但不急著做結論,得給他們一個思考的機會。
“要麼從鎮虜城北上攻打蓋州,起到牽制建虜的作用。”
寧完我捋了幾把頷下清須,沉聲說道:“但袁崇煥難以抵擋建虜大軍,依我之見還是靜觀其變。”
出兵牽制有一個大前提,那就是敵人的主要目標有值得牽制的價值。
如果這個目標自身不堪一擊,那牽制有什麼意義!
在寧完我看來,袁崇煥屬於這一型別。
“你們還有什麼看法?”楊承應環顧室內諸將,詢問道。
“寧先生的話難聽,卻十分在理。”
尚學禮略有些無奈地說道。
其他人紛紛點頭。
楊承應卻道:“我有不同的看法,不管寧前道袁大人能不能抵擋住建虜大軍,我都要出兵牽制。既是給朝廷一個交代,也是為‘三方佈置’的大局考慮。”
從這個角度思考,眾將都覺得有道理。
羅三傑問道:“我們這一次依舊從鎮虜城出兵北上?”
之所以這麼問,是因為楊承應有派水師出兵十三山驛的先例。
“這次,我不打算從鎮虜城,而是用霹靂營。”
楊承應不想這麼快暴露自己的真實意圖,“至於具體怎麼用兵,要看敵方的情況再行事。”
“既如此,我們應該立刻把水師召到旅順港。”寧完我建議道。
“可以。”楊承應道,“速度要快,不等一官回來。還有,把情報告知寧前道。”
會議結束後,一騎飛快的南下,坐船前往大長山島傳令。
天啟四年十一月初二,寧遠城兵備道府邸,書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