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這裡時,徐光啟來到了一摞擺放整齊的書前。
“這些書留給你和楊承應,希望對你們有用。”
徐光啟輕輕地拍了拍書,顯得非常不捨。
“老師,弟子拜謝老師恩德。”
孫元化立刻跪下,向徐光啟磕頭。
他認識這些書,都是恩師這些年收集的書本,其中有大量的學以致用的書籍,也有一部分西方傳來的書籍。
這部分西方傳來的書,中間有利瑪竇留下來的內容。
可惜幾次上奏朝廷請求刊行,都如泥牛入海。
“起來吧。”
徐光啟扶起弟子:“離別在即,我有幾句話要叮囑你。”
“請恩師訓示。”孫元化低了低頭。
“你的才學不在軍事戰陣,而是火器方面。以後,你千萬不要管打仗的事。”徐光啟叮囑道。
“弟子記下了。”
“第二,楊承應心眼不壞,有時候太急躁,你要直言改正。”
“弟子也記下了。”
“你不要去京城任職,那地方不適合你,就老老實實的待在楊承應的麾下。我有一種預感,此人將來不可限量。”
“是,弟子謹記恩師教誨。”
師徒倆聊著聊著,來到了庭院中。
抬頭一望,一輪明月掛在天際。
師徒倆不約而同的想到了一首詞裡的語句: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次日,清晨。
徐光啟起程返京。
楊承應率鎮虜城將領前來送行。
“徐老,以前多有得罪,您老不會介意吧。”
楊承應笑道。
“要是介意,我這一把老骨頭都氣散架了。”
徐光啟也難得幽默了一把。
方震孺抱拳道:“此間之事,全靠徐侍郎說明。”
徐光啟抱拳還禮:“放心,我會奏明天子,為列位將士請功。”
時辰到了。
徐光啟掃視眾人的臉龐,忽然心頭有感。自己過了六十歲,未來還有多長時間,只能聽天由命。
能在餘生經歷這一場,也是此生無憾。
看完,徐光啟緩緩登上馬車,離開鎮虜城。
楊承應領著眾人揮手送別。
唯有孫元化跪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