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承應率軍進城。
他在城外一直等到天亮,確定敵人退乾淨了,才率軍進城。
親眼看著糧食化作滾滾濃煙,他非常生氣。
怎麼可能高興得起來,比起銀子,糧食其實更重要。
在古代,糧價的穩定與否,是衡量一個地區百姓生活質量的重要標準。
糧價太高,百姓會揭竿而起;糧價太低,百姓會因為糧食不值錢而換不來生活必需品。
因此,楊承應入城後,趕緊做了三件事。
頭一件是救火,能搶回多少算多少。
第二件是全城戒嚴,準備給百姓供應簡單的食物。
第三件,去銀庫清點銀兩。
楊承應坐在指揮使衙門正堂的椅子上,靠著椅背打盹。
連續幾天的作戰,讓他的精力耗損巨大。
迷迷糊糊聽到腳步聲,楊承應緩緩睜開眼睛:“是你啊。”
來人是吳三桂,負責帶著部分親衛,清點銀庫。
“銀庫已清點完畢,存銀十九萬三千五百兩。”
吳三桂將賬冊送到楊承應面前。
楊承應開啟賬簿,邊看邊打哈欠:“不錯,將士們沒有白忙活這一場。”
說罷,把賬簿還給吳三桂,然後伸了個懶腰。
感覺精神好了一些,正要起身走走。
張存仁來了。
他奉命清點傷亡人數。
“大帥,據屬下再三核查,陣亡人數已統計出來。”
張存仁遞上陣亡名冊和陣亡人數。
一本不算厚的名冊,記載了多少人的生死啊。
楊承應趕緊起身,整理了一下衣冠,低頭默哀一分鐘,再坐下開啟名冊。
蘇小敬麾下,包括楊承應指揮的親衛在內,一共陣亡三百六十七名重騎兵,受傷兩百一十二名,其中重傷三十五名。
雙方以重甲騎兵對沖,打了個殺傷相當,但楊承應估計己方慘一些。
到底是多年用兵,真實實力不容小覷。
韓雲朝麾下陣亡一百四十三名重甲步兵,受傷一百五十名,其中重傷十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