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承應的軍隊在蓋州南門外,讓嶽託徹夜難眠。
雖說敵人在外面挖壕溝,沒有攻城的打算,可嶽託不放心。
對方是楊承應啊!
於是,他讓庫爾纏帶人在城門守著,一旦有變,立刻通知他。
等到了後半夜,庫爾纏派人來向嶽託報告,說楊承應的部下已經在三道壕溝後面搭起土臺,還把大炮推了上去。
引得嶽託很是震驚,趕緊從從被窩裡爬起來,登城去看。
他心想,對方好快的速度!
在嶽託心裡,整個遼東和遼西的明軍,也就楊承應的兵馬最是雄壯。
畢竟金州鎮那幫人如狼似虎,又非常會用炮,玩炮的技術遠超明朝和後金國。
可是沒想到速度這麼快,居然一夜之間就構築好火炮陣地。
等嶽託登上城樓,藉著月光往遠處一看,心涼了半截。
月光下,半人高的土臺上,擺了清一色的紅夷大炮。
重達三千多斤的大炮,共計二十七門。
其中五門炮是楊承應出征時帶著的,後面二十二門炮大部分來自葡萄牙商人,一小部分出自軍械局。
京營提供的火炮,以及第一批採購自葡萄牙的火炮,都裝在鎮虜城上呢。
除了護衛火炮陣地的軍士,還有幾個紅頭髮的外國人,藉著月光和火把測算彈著點。
明明是寂靜的深夜,卻散發著凜冽的殺機。
嶽託再也坐不住,趕緊派人把劉興治等人叫醒,商議對策。
他沒睡,楊承應也沒睡。
站在土臺下計程車兵沒點火把,楊承應站在土臺下眺望天空,月朗星稀,好一幅美景。
為了這一刻,楊承應等了好長時間。
他一開始的確是想透過打盤踞復州的山賊,達到訓練合成營的效果。
後來孫承宗派人催促襲擾蓋州,又湊巧得知十三山義軍的一些情況,於是改變了主意。
他決定趁著努爾哈赤的主力在瀋陽休整,代善的主力圍攻十三山驛的良機,再次拿下蓋州。
除了奪取蓋州城裡的物資,還要聲東擊西,救出十三山那群可憐的百姓。
具體計劃是,楊承應自己帶兵馬先行,掃清後金安排在得利贏城一線的哨探。
蘇小敬、陳|良策等大軍早已集結待命,隨後跟進。
當然,不打無把握之仗、多留退路是楊承應一貫風格。
如果代善解開十三山圍困,楊承應就帶兵撤退;如果只是分兵來救,楊承應就拿下蓋州。
果然,嶽託等人來救援。
楊承應連夜做好了軍事佈置。
大營的左翼地形平坦,適合騎兵機動作戰。
楊承應料他們會派輕騎兵為主力,讓祖天弼帶著勇健營、虎翼營、折衝營冒充水火二營,設拒馬陣,前排放大盾,使用投槍。
水火二營則潛伏在西面,一旦戰事發起,立刻出擊。
劉興治打仗勇猛,心眼子也多,看到敵人立下大盾,前排都身著重甲,手持長槍,立刻以為是水火二營,當即選擇儲存實力。
蒙古人不知道水火二營有多厲害,在投槍下死傷慘重,劉興治趕緊通知他們拉扯,別靠近。
其實,他們如果靠近,四營未必抵擋得住蒙古騎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