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象乾在山海關。
他收到楊承應派人送來的軍情邸報後,很生氣。
今年七十七歲的老王,已到了退休的年齡。
本來在平息山海關爭論後,他安心回到薊鎮待著。
薊鎮外的烏梁海首領蘇布地又很乖,給幾兩銀子就可以打發。
頂著“知邊名臣”的帽子,再熬個一兩年便能安穩退休。
誰知道,楊承應突然來這麼一手,攻陷蓋州、接走困在十三山驛的百姓。
而遼西明軍窩在廣寧前屯衛都沒動彈。
更要命的是,楊承應在邸報裡隻字不提遼西明軍,哪怕你寫一句遼西明軍配合幹了XX都行啊。
這不顯得他們很呆。
王象乾這張老臉掛不住了,趕緊找來孫承宗:“楊承應好大的膽子,你我二人居然都被他矇在鼓裡,著實可惡。”
孫承宗早知道此事,這份邸報還是他派人給王象乾送來的。
起初,孫承宗也覺得楊承應有些過分,這麼大的事竟然瞞得死死的。
他還一直以為楊承應打著襲擾蓋州的幌子,實際上是打算偷襲復州城!
後來他想明白了,軍機大事的確需要保密,被人發現,事情辦不成不說,還有可能遇到危險。
面對總督的怒火,孫承宗只好寬慰他:“從金州鎮到此地,時間漫長,戰機稍縱即逝,來不及請示,情有可原。”
“來不及?我看他根本想吃獨食!”王象乾怒道,“如果他提前告知我們,遼西明軍可以出動,和他打配合!”
原來是因為這個生氣啊。
當初,說不能輕舉妄動可是王總督,現在又不認了。
孫承宗雖這麼想,嘴上卻道:“現在談這些,為時已晚,還是想一想下一步該怎麼做,挽回顏面。”
這話說到王象乾心坎上,“我有意派人往寧遠一帶探查,撈一些百姓回來,咱們再寫一套說詞上報陛下。否則,你我二人豈不顏面無光。”
“敵人吃了大虧,此時如果前往,會不會被報復?”
孫承宗謹慎的提醒道。
“管不了那麼多,孫經略快派人吧。”王象乾催促道。
薊遼總督說是管轄薊鎮、遼東和登萊三地一切事務,實際上權力非常有限。
薊鎮有薊鎮巡撫,遼東有薊遼經略,登萊有登萊巡撫,三方各管一塊,薊遼總督只起到協調作用。
但王象乾資格老,又親自到了山海關,孫承宗只能有些事都聽他的。
既然王總督執意派兵,孫承宗也只好遵從。
他思來想去,只有袁崇煥合適。
“速傳袁崇煥來見我!”孫承宗下令道。
領命的親兵道:“回大人,袁大人幾天前離開前屯衛,去了寧遠中右所,臨行前告訴卑職,若大人問起,據實回報。”
“什麼?去了中右所!”
孫承宗有些急了:“他去那裡幹什麼!”
親兵搖了搖頭。
孫承宗惱怒的揮了揮袖子,親兵退下。
這名親兵前腳剛走,另一名親兵後腳來了。
“大人,袁崇煥在外求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