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府奠基儀式結束後,旋即開工。
羅三傑和沈世魁認真督建,十分上心。
工程進展迅速。
當然,這是後話了。
把沈志祥派出去後,楊承應便去接張景嶽。
對於張景嶽來說,這是令人震撼的一天。
他想象中的女醫護兵,應該是什麼都不懂才對。
已經最好了一點點教授的準備。
結果,和他想的大不一樣。
這群女醫護兵沒有受到系統的醫學教育,對具體的病症不瞭解,卻掌握了大量基礎醫學知識。
甚至部分關於人體的知識,比他還要懂。
消毒、清洗傷口、清創縫合術等,練得滾瓜亂熟。
一打聽才知道,這都是楊承應在他來之前教的。
徐老告訴他,楊承應是一個奇才,起初不信,現在完全信了。
“楊帥。”
見到楊承應,張景嶽深深作揖。
楊承應趕緊還禮:“張先生太客氣了。”
張景嶽笑道:“恕老夫眼拙,一直把楊帥當成是不通文墨的武夫,經歷過今天的事情,才知道錯的離譜。
楊帥精通百家,令老夫刮目相看。”
“末學這點技藝,不敢在魯班門前弄大斧,”
楊承應笑著說道:“對於醫術只知道皮毛,這些學生都快被我帶歪了。”
“不不不,楊帥教的極好。”張景嶽連連擺手。
兩人邊走邊聊,親衛牽著高頭大馬,在後面跟隨。
當張景嶽提出想看一眼求知學堂,楊承應當即應允。
眾人上了馬,一行人策馬徐行,前往城南。
之所以把學堂設在城南,這與歷史有關。
鎮虜城興建之初,為了防止敵人來犯,傷及正在讀書的孩子,就把學堂設在南邊的方向。
遇到最壞的情況時,能及時組織學生向南轉移。
學堂從一片荒蕪,如今已成為了佔地面積最大的宅院。
主體是楊承應撥款修建。
宅院裡的桌椅板凳,或者木柱等不少是百姓捐贈,希望孩子們能好好學習。
張景嶽到時,看到這個規模宏大的學堂,吃了一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