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光啟得到聖旨,不得已起程,離開了京城,前往金州鎮。
在他離開的時候,三司會審。
會審的結果,以功罪一體判決熊廷弼。
判決的結果,王化貞有憂國之心而無才幹,因為被“早就叛國當了內應”的石廷柱、金礪利用,才導致喪師辱國。
熊廷弼則被認為是意氣用事,故意使壞才導致廣寧敗績,遼西淪喪,判死刑,並下詔獄等待秋後處決。
拿到判決結果的葉向高,開始有些後悔了。
熊廷弼明明什麼都沒幹卻落得和王化貞一樣的下場,那王化貞是個真蠢貨,熊廷弼怎麼能和他一樣。
於是,當日便急忙前往皇宮,求見天啟皇帝。
天啟皇帝在自己的木工房,接見了他。
“陛下,老臣有本要奏。”
葉向高跪在皇帝面前,彎腰低頭,視線不能高於膝蓋。
“一大把年紀,還火急火燎,有話慢慢說。”
朱由校敲敲打打,他的小木椅。
葉向高奏道:“陛下,熊廷弼罪不至死啊。況且他的三方佈置實際上已經起到了成效,金州鎮的戰績便是明證。”
“嗯?你想說什麼就直說。”
“陛下,臣以為王在晉並非統領薊遼事務的合適人選,還是熊廷弼更為合適。”
“胡說八道!你……你這樣說話,意思是朝廷此前的決議都是錯的?熊廷弼和王化貞第一次丟失遼陽,你說的也是這番話。”
“陛下,老臣不是這個意思,老臣是認為應該就事論事。”
“好了!你別再替他說好話了,朕意已決。”
“老臣遵旨。”
“不過,念在熊廷弼沒有功勞也有苦勞的份上,就暫時不殺他吧。”
“臣代熊廷弼,謝陛下隆恩。”
“出去出去。”
“老臣告退。”
葉向高起身,彎腰退下。
朱由校目送老臣離開的方向,疑惑不解。
王在晉上書,也說熊廷弼適合戴罪經略薊遼。
這些人都怎麼啦?前面明明都罵熊廷弼的三方佈置,贊同王化貞的,真是匪夷所思。
朱由校搖了搖頭,繼續埋頭自己的小木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