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尉林業此人出身鐘鳴鼎食之家,父為上大夫,祖父亦從騎郎做起,一路做到過廷尉,致仕後還被恩賜太傅之官銜。一直鼎盛不衰,也與林家一直秉承不站隊的原則有關。
當年楊元篡位之前,整個朝廷裡除卻中立者之外,大多都是追捧楊儒的人,這些人在楊元上位之後被殺的殺,流放的流放,那時,因著林家從來剛正不阿,也從不偏袒楊儒,不因為時勢而輕慢楊元,反而是在楊元登基之後,被提拔和連升幾級,林家祖父直接做到廷尉。
更重要的,是林家是保皇黨,而不是皇子黨,只忠心於帝王,不賣媚於皇子,攪亂朝綱。元帝當年也是看中這一點,才重用林家,還點了林業的父親入朝。
如今林業在楊晟的大勢面前,亦是被林家屢次教導不能動搖,不要表露追隨皇子的心。縱使那是儲君,也不能向其投誠。
畢竟,林家是從元帝篡位風波中走過來的,要是當年跟隨了大勢的太子楊儒,恐怕今日就沒有命穩穩當當站在長安了。
林家深諳此道,也就要林業一脈相承。
故而在所有人都懈怠於守衛皇宮時,林業依舊如常。
不過,林家雖然不會跟隨大勢。但也絕對不會阻止大勢,換句話說,不管皇子的鬥爭多麼激烈,只要元帝在皇位上坐一日,林家就是元帝的人,但將來皇子要謀朝篡位,林家不會管,不會插手,新皇繼位,俯首稱臣便是。
縱使是並肩的人一朝受難,也不願去碰,林家只管獨善其身便是,就如郎中令與衛尉。二者同管御林軍,算是最親近的同僚,要相輔相成。
但前郎中令出事時,林業沒有去管,前郎中令的兒子傳聞流浪街頭,他也沒有伸手相助。
那場煙火盡放時,郎中令左晉帶兵進殿,林業當日只是稱病未曾進宮。
只要事不關己,自然高高掛起。
對林業來說,本以為那場煙火要改天換日了,誰知道竟然一切如常,本來,林業是想著新皇繼位,朝廷一定會有換血,上面的人下來了,總是需要人補上去的。
林家讀書人出身,林業卻受封做了武將,一直是林業的心病,他也厭惡與宮家那等子武夫相提並論,甚至要受宮家所管。
他也想補了上面的空,不再做這所謂的武夫。
他有心想投誠某一派,卻生怕父親與祖父知道後大發雷霆。
眼前只能照父親和祖父的囑咐,在衛尉這個位置上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情。
衛尉推開殿門,對旁邊留著的幾個御林軍道,
“不要輕舉妄動,小心陛下受傷。”
衛尉率先進入宣室殿中,宣室殿裡靜得有些嚇人,也沒有點燭火和炭火,還將簾子門窗關得嚴嚴實實,殿裡的氣氛陰沉得毛骨悚然。
衛尉不敢輕舉妄動,手握著劍柄,放慢腳步進入殿中。
身後幾個御林軍本來打算跟著進去,卻在要進去的一瞬間被林業攔住,林業把門關上了。
本來門開了只有一條小小的縫隙,關門聲並不大,一聲極輕的輕叩聲響在耳邊。
而楊碌背對著林業,跪在地上,元帝身旁的內侍將元帝面前的黃帛拿下來,內侍一路走下臺階,跪在楊碌身側,身子彎得比楊碌還低,雙手將黃帛遞給楊碌,楊碌鄭重其事地接過,滿殿氣氛凝重,連個宮人都沒有。
這是林業剛開啟門時看到的場景,而讓他一下子把門關上的,是內侍李忠的話。
李忠哽咽道,
“太子殿下專權跋扈,奈何陛下當時沒有旁的選擇,所以才選了三王爺當太子,可是,二王爺,您要知道,陛下心裡唯一的繼承人,就只有您啊。如今您拿著遺旨,一定和三公和上大夫王仁,還有郎中令左晉密藏好。千萬要防著太子殿下啊。”
當時,聽見這話的林業心跳一停。
這是遺旨。
冊立下一任君王的遺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