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日後吾有不便,費文偉可替老夫專任尚書檯之事,大司馬以為如何?”
馮大司馬聞言,不由地認真地看向蔣琬。
但見蔣琬面容消瘦,隱有病色,他知道,這是蔣琬在安排接班人了。
不記得歷史上蔣琬是什麼時候沒的。
但馮大司馬知道,費禕確實是接蔣琬班的人。
他點了點頭:
“我雖錄尚書事,但尚書檯諸事,一直都是蔣公在擔著,我倒是偷了個懶。所以這尚書檯之事,蔣公定然是比我更瞭解。”
“況且費文偉這些年來,一直在尚書檯幫蔣公處理政事。蔣公既然如此稱讚他,想必定是有過人之處。”
看到大司馬如此,蔣琬顯得極是高興。
原本有些蒼白的病容,都泛起了些許紅暈。
“大司馬信任尚書檯,對尚書檯放權,那是因為大司馬豁達大度。”
“但老夫等人,卻不能不識進退。這等事情,自然還是要大司馬同意才行。”
或許情緒有些激動,蔣琬一口氣說了這麼多,又忍不住地咳了兩下,這才繼續說道:
“大朝會過後,恐怕大司馬府上,後面會有不少門生同僚上門拜賀。一般人,這段時間怕是進不了大司馬府的門。”
“老夫在這裡仗著年老,厚著臉皮,幫費文偉討一張門帖,可否?”
馮大司馬哈哈一笑:
“蔣公開了口,莫說是一張,就是十張,二十張,那也是無妨。”
“那就多謝大司馬了。”
“蔣公為國舉才,為何要謝我?”
馮大司馬擺擺手,“其實是我要謝蔣公,我欲承丞相之志,若無蔣公的支援,怕是步步艱難。”
蔣琬推費禕上來,只能說明一件事,大漢的政治格局,在未來很長的一段時間內,仍然不會改變。
齊心協力,平滅賊寇,三興漢室,在將來仍是大漢所有人的共識——包括劉胖子。
(阿斗:???)
這一點,蔣琬不希望變。
馮永不希望變。
朝堂上的大部分人,也不想變。
“大司馬讓我不要言謝,大司馬自己為何又要言謝?”
蔣琬伸出略有乾枯的手,“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於舊都。”
馮大司馬同樣伸出手,與蔣琬輕輕地一擊:
“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於舊都。”
兩人相視一笑。
漢吳兩國,在悄然之間,都在為交替權利做準備。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