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百年才能建成海軍強國,原因就在這裡。”
“哪些航道是安全的,哪些航道不安全,都需要一點一點去探索。”
“還有季風,同一個地方,不同的季節風向、洋流等等都是不一樣的。”
“需要一點一點去了解去記錄,尋找最合適出海的季節。”
“還有海上補給站,就相當於是沙漠中的綠洲。”
“沒有這些補給站,再強的海軍都走不遠。”
“而這些,都需要大量時間來準備和建設。”
“就好比這次打日本,我們要將高麗作為跳板。”
“僅僅如此還不夠,還要把對馬島打下來,將此地作為前進基地。”
“同時還要考慮季風的影響,選風勢較弱的時間出兵。”
“如果戰事不能及時結束,就要小心颶風影響,輕易不要出海。”
朱雄英不禁咋舌不已:“真是複雜啊。”
陳景恪說道:“就因為複雜,所以歷朝歷代都不太重視大海。”
“就算開疆拓土,也會下意識的往西域走,而不是從海洋出發。”
“大明要開創一個前所未有的時代,就不能只重視陸權,海權也不能忽略。”
“如果我們不重視,總有一天別人會開著戰艦,將大炮架在我們的家門口。”
朱雄英霸氣的道:“放心,你說的事情永遠都不會在大明出現。”
“只有我們的大炮,架在別人的家門口。”
陳景恪笑道:“我相信。”
他自然相信,他所做的一切,不就是為了不讓那種情況,在這一世出現嗎。
如果做不到,那他不是白穿越了。
之後朱元璋將徐達叫來,一起商議如何經略日本。
對此徐達一點都不奇怪,自從知道分封諸王的計劃,他就明白早晚會有這麼一天。
高麗只是第一步,不過他沒想到的是,朝廷竟然這麼快就確定第二步了。
“日本可不好打,其國內有一千萬人口,且和我們遠隔大海。”
朱元璋笑道:“天德莫非怕了?”
徐達正色道:“不是怕,未慮勝先慮敗,我們必須將所有困難都考慮到,然後一一解決。”
“等事到臨頭再去想辦法,就會增加不確定性。”
朱元璋滿意的道:“這就是我找伱來的原因,情報就在這裡,好好研究一下該怎麼打。”
然後他又指了指陳景恪說道:“他懂一點海上的知識,可以讓他參與進來,英兒也跟過去漲漲見識。”
徐達的動作很快,沒幾天就組建了一個參謀部,專門研究日本。
經過研究之後,眾人制定了第一步計劃,出海。
派遣海軍遠航,鍛鍊海上作戰能力。
“最遠到達對馬島,最好想辦法佔領這裡,初步在這上面建立據點和補給站。”
“日本官方不出面也就罷了,如果他們出面討要說法,正好藉此機會和他們搭上線。”
“藉口很好找,打擊倭寇。”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