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只要在背後支援錢糧武器,就可以坐享漁翁之利。
陳景恪笑道:“英雄所見略同,這是最好的辦法。”
“不過根據情報顯示,經過五十年的發展,南方政權日漸衰弱,北方日漸強勢。”
“而且現在南朝君主後龜山是個鴿派,想要和北朝和平相處。”
“他這個君主如此軟弱,下面支援他的藩鎮紛紛倒戈。”
“再這麼下去我怕用不了多久,南朝就沒了,所以我們必須要儘快行動起來。”
朱雄英問道:“可是後龜山軟弱,就算有我們支援,他們也很難打的起來吧?”
陳景恪沒有直接回答,而是道:“你再將後龜山的情報詳細看一遍。”
朱雄英很是疑惑,難道還有什麼隱情不成?
不過他也沒再問,而是拿起情報再次翻看起來。
很快他就眼前一亮,說道:
“南朝的上任君主是後龜山的兄長長慶,此人是強硬派。”
“後龜山聯合鴿派奪權,逼迫其退位,才成為南朝君主。”
“咱們可以扶持長慶復辟,讓他繼續和北朝對立。”
朱元璋高興的道:“不錯不錯,你能發現這一點,可以出師了。”
“先扶持長慶復辟,讓南北繼續對峙。”
“然後再從北朝的藩鎮裡選幾個野心大的,讓他們反抗足利尊氏。”
“這樣就能削弱足利尊氏勢力,還可以徹底將這潭水攪渾,減少我們征伐日本的阻力。”
大體的方略就是如此,至於具體如何實施,還需要仔細斟酌。
陳景恪說道:“想打日本,就必須拿下高麗,否則很容易出現難以為繼的局面。”
朱元璋很是認同,說道:“高麗那邊的輿論造勢已經完成,就等明年上元節之後出兵。”
之所以選在這個時候出兵,也是經過計算的。
遼東冬天氣候太冷,不適合作戰,必須趕在天冷之前結束戰鬥。
而且嚴寒時間特別漫長,適合作戰的季節只有半年左右。
也就是說,結束戰鬥的時間要在十月份左右,時間非常緊迫。
一二月份從大明出兵,走到地方天就暖和了。
略微休整幾天就可以作戰,利用好每一天時間。
陳景恪繼續翻看情報,很快就看到了銀礦的部分。
探子經過秘密偵查,確實發現了銀礦。
因為不敢大張旗鼓的調查,所以不知道具體的儲量。
至於佐渡島金礦,因為此地是日本流放權貴的地方,嚴禁其他人靠近,所以他們也無法登島探查。
不過現在金銀礦反而只是添頭,大明想要的是這塊地。
等地打下來了,什麼礦還不是隨便挖。
同時傳回的,還有元朝二徵日本戰敗的原因,季風。
每到夏秋季節就颱風頻發,尤其是九月份前後更是頻繁。
元朝遠征軍不懂季風,兩次出征都遭遇颶風,艦隊十之七八毀在天災裡。
朱雄英驚訝的道:“竟然如此嗎,元朝竟然都不做調查就出兵的嗎?”
陳景恪嘆道:“不是他們不做調查,而是根本就不知道,季風對海洋的影響有多大。”
陸地上冬天和夏天刮的風也不一樣,但不管是東南風還是西北方,影響其實都不大。
海上可就不一樣了,不同的季節可能就是生與死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