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幾天,陳景恪將內外迴圈概念寫了下來,然後召集內閣、戶部和金鈔局進行了協商。
不出意外,這個策略再次震驚了一干人等。
誰都沒想到,經濟竟然還可以這麼玩。
如果真的能將這套迴圈體系建立起來,大明就要開創一個前所未有的大時代啊。
而他們這些人,也都將因此在史書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對於提出這套理論的陳景恪……他們已經麻木了。
陳伴讀提出什麼理論,都不要覺得奇怪。
現在所有人都知道,他心中有一整套的治國方略,正在一點一點的往外拋。
大家都在期待,他還會拿出什麼劃時代的政策。
時間很快就來到了十月初,這天陳景恪休沐,閒來無事就上街溜達。
路上遇到好幾個手捧鐘錶的人,那走路的姿勢別提多驕傲了。
恨不得讓全天下人都知道,他買了鐘錶。
隨著第一批購買鐘錶的商人仿製成功,這玩意兒終於在全國各地開花。
朝廷也放開了手腳,趁著最後的空檔期大批次對外拋售,儘可能多的為國庫創收。
不過接下來朝廷會調整策略,專門製作豪華鐘錶。
這個活兒別人想搶也搶不走,沒辦法,玻璃表面只有朝廷能做。
只要玻璃製作方法不被公開,最奢侈的鐘表,就只有朝廷能做。
洛下書院的鐘表作坊也已經投入運營,規模不大,但走的是新潮路線。
外形、材質方面獨具特點,非常受歡迎。
畢竟,別人只能仿製,想改造表芯很難。
書院掌握著製造鐘錶的原理,能根據實際需要進行調整,還能進行一系列的升級改進。
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書院的鐘表作坊都將引導潮流。
再加上朝廷給的分成,書院資金問題已經解決,就等開花結果了。
而鐘錶,自誕生之日起,就擁有了特殊的地位。
讀書人、商人,對其非常的追捧。
讀書人是以此標榜自己重視時間,商人則是因為商業行為必須要準時。
至於官吏就更別提了,家中必備一個鐘錶,衙門也有至少一個鐘錶。
以此來確定上下班時間。
當社會的中上層都開始追捧一樣東西的時候,潮流就產生了。
鐘錶很快就成了家庭標誌性的物件,頗有點類似於前世某時期的三轉一響。
但這玩意兒價格確實不便宜,一個壯漢不吃不喝乾一年苦力,都買不起一個。
真不是一般人家能消費得起的。
所以,買鐘錶成了實力的象徵,成了一件非常光榮,又值得炫耀的事情。
每一個能買得起的家庭,都會被大家羨慕。
其實相比於鐘錶賺錢,更讓陳景恪高興的,是鐘錶提升了大家的時間觀念。
以前約見面時間,大家都會說一個較為籠統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