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德宗因此次兵變不得不倉皇逃離長安,李氏皇族在此次士兵譁變中被誅殺了七十七人。】
【繼唐玄宗、唐代宗後,又一位皇帝離開京師避亂。】
【隨後譁變的官兵擁立朱滔的兄長、涇原軍統帥朱泚為帝,國號為秦,年號應天。】
【朱泚進圍唐德宗所在的奉天,前線李晟、朔方節度使李懷光等軍從河北撤軍支援,唐德宗的削藩之戰,被迫宣告結束。】
……
{別人平叛是打地鼠,打掉一個冒出一個。}
{唐德宗平叛那吃貪吃蛇,那叛亂名單是越拉越長!}
{唐德宗最大的問題是急於求成,還沒熬死安史之亂後的軍一代就動手,那些活著的老兵油子可不好對付。}
……
大漢·武帝時期
劉徹捂著半邊臉有氣無力道:
“這仗打得,光是看都覺得十分疲憊了,此起彼伏,沒完沒了。”
“平藩平到最後,成了前門驅虎後門迎狼?”
“有復振之志無隱忍之才!削藩太急,猜忌甚重!”
“真是……不看了!”
“平白惹得心煩!”
……
【公元784年正月,唐德宗下罪己詔,稱這次戰亂的責任都在自己。】
【“朕撫御乖方,致其疑懼”】
【最終結果是,參與叛亂的藩鎮和節度使全部被赦免,皇帝“一切待之如初”。】
【王武俊等人見皇帝如此,馬上取消了自封的王號,上表向朝廷請罪。】
【削藩之亂以唐德宗的完全妥協而告終。】
【同年二月,朔方節度使李懷光聯絡朱泚反叛,唐德宗又不得不再次逃往山南西道的梁州避亂。】
【公元785年七月,李懷光兵敗自殺,唐德宗重返長安,結束顛沛流離的生活。】
【經此變亂,唐德宗的雄心壯志一下子化為烏有。】
【此後性情大變,重用宦官,加大對百姓的盤剝,主動要求地方進貢名貴特產,對割據一方的藩鎮勢力也放縱姑息。】
【和他剛即位時的做法相比,完全翻轉了過來。】
【不過在對外軍事上,唐德宗任用大將李晟等人擊退吐蕃,迫降南詔,結好回紇。】
【穩固了西南邊陲的安定局面,也為後來唐憲宗的“元和中興”打下了一個良好的基礎。】
【公元805年正月二十三日,唐德宗李適在長安會寧殿駕崩,享年六十四歲。】
【群臣為其上諡號神武孝文皇帝,廟號德宗,葬於崇陵。】
有點急了,不急不行啊,後面一堆仰臥起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