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旨給魏學曾!”
“讓他給寧夏城明示禍福,讓城中人自為計較!”
“如數日內不擒斬逆酋來獻者……”
萬曆咬了咬,恨聲道:
“即將壩水決開!”
“一城之人盡為魚鱉!”
……
【三月,明軍在李昫、麻貴、董一元三大總兵的帶領下,分批渡過黃河。】
【平叛前期,戰事進展順利,兵力佔絕對優勢的明軍很快收復了被叛軍佔據的各個城堡,一路打到了寧夏府城。對哱拜的老巢形成合圍之勢。】
【但寧夏府城高大堅固,易守難攻。】
【魏學曾在城外排列了四百多門弗朗機火炮輪番轟炸,依舊奈何不了寧夏堅城。】
【城中的叛軍在堅守之餘,還有力量出城反擊,大開城門派騎兵奇襲明軍。兩軍在城外展開騎兵混戰,互有傷亡。】
【葉夢熊帶來的戰車營大顯身手,擋住叛軍騎兵,同時大量施放火器,才把叛軍打回城裡。】
【兵部尚書石星上疏向萬曆帝指出,寧夏叛卒猖獗,一時難以蕩平,可以掘黃河大壩,用水淹沒寧夏鎮城。】
……
後周·世宗時期
郭榮看著天幕一言難盡。
“既然有錢,那就以本傷人得了。”
“學誰不好學趙狗……”
……
大宋·哲宗時期
趙煦很“佩服”萬曆。
“掘河灌城向來都是前方主將所做主張。”
“你一個皇帝居然敢當眾下令。”
“勇氣可嘉啊!”
“真就放棄城中百姓了。”
“夠狠!”
……
【七月,三邊總督魏學曾因有意招撫哱拜而被彈劾罷官,改由葉夢熊代為三邊總督。】
【七月十七日至十八日,發動一萬民夫,圍繞寧夏城築成長約一千七百丈的長堤。】
【隨即明軍決黃河大壩,水淹寧夏城池,並擊敗蒙古援軍。】
【九月,叛軍因糧盡援絕而產生內訌,寧夏城牆因長期浸水而崩塌,旋即城破。】
【九月十七日,哱承恩騎馬去南門謁見監軍御史梅國楨時,被參將楊文擒服。】
【寧夏總兵李如鬆緊急提兵包圍哱拜家,哱拜畏罪自縊,闔家自焚。】
【九月十八日,寧夏總督葉夢熊、寧夏巡撫朱正色、監軍御史梅國楨等進入寧夏大城。】
【寧夏哱拜之亂至此宣告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