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札那盛產鑽石,但這對於奧地利帝國來說卻是最沒價值的東西。
波札那是後世第二大鑽石生產國,但是此時的奧地利帝國有太多的鑽石礦,而且作為奢侈品,它的市場已經明顯呈現出供過於求的狀態。
奢侈品的價格一旦崩盤就再難恢復,而且這個時代歐洲大陸上對鑽石的需求並不大,鑽石真正風靡的地區是英美。
至少要在1852年拿破崙三世稱帝之後,英國人的品味才在法國傳播開來。
在趕時髦方面奧地利帝國從不屈居人後,但也只是在小規模流行,而普魯士地區的鑽石流行還要等到普法戰爭之後。
此時工業上對於鑽石的需求量也不大,開採出來的鑽石大多數只能貯存起來。
好在儲存並不需要太大空間,否則弗蘭茨又要頭疼了。
波札那最重要的資源是煤炭、銅礦,以及黃金。
這些資源短期內能產生效益的只有黃金,雖說弗蘭茨並不清楚當地黃金的分佈,但好在一個德意志人移民商隊在與當地的茨瓦納人交換物品時偶然發現了黃金,並最終找到了其源頭位於波札那東北部丘陵之中。
十九世紀只要有黃金就不愁發展,不愁沒有移民。
波札那地區很適合發展畜牧業,那些原始部落能靠著簡單畜牧業和狩獵就養活幾十萬人就是最好的證明。
不過對於奧地利帝國來說真正最有價值的是其戰略位置,獲得波札那之後奧地利帝國就能將奈米比亞、波札那、德意志邦聯南部非洲殖民地連在一起。
未來溝通東西非洲也不是夢,最主要的是讓這些殖民地終於有了商業價值,可以反哺本土,同時既能進一步加強對其的控制,又能反過來促進當地的發展。
一旦完成最主要的基礎設施建設,整個殖民地都將進入一個超高速發展的階段。
至於所謂的五十萬野蠻、好戰的原始人,更多是英國人編出來嚇唬人的。因為這些部落內部相當不團結,並且其中最大的三個部落有極端親外的屬性。
在他們眼中外來的白人比當地的黑人同胞更加值得信任,退一萬步講即將完成工業革命的奧地利人沒有理由打不過還在使用木器和石器的原始部落。
英國人想要和會主辦權沒那麼容易,甚至他們想做奧斯曼帝國的代理人也沒那麼容易。
“代理人?笑話!我們才是勝利者!勝者豈能服從於敗者?告訴英國人,他們代表奧斯曼人談和平就該有敗者的態度!”
不得不說尼古拉一世有時候確實有霸者之氣,安德烈·烏瓦羅夫正是被這種氣勢所折服,他躬身行禮說道。
“定不辱命。我一定不會讓英國人的奸計得逞!”
事實上安德烈·烏瓦羅夫是個主戰派,他對於英國人提出的英俄兩國瓜分世界完全不信,他知道英俄兩國必有一戰。
然而安德烈·烏瓦羅夫卻沒法改變沙皇的看法,更沒辦法說服俄國高層,他雖然深得尼古拉一世本人信任,但俄國官場卻是個熬資歷的地方。
主要官僚的年齡普遍在55歲到70歲之間,如果放在後世他們已經到了退休的年齡,一群反應遲鈍的老傢伙根本就無法識破英國人的陰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