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策馬揚鞭,眨眼間已經奔至山邊。
“二爺,你在看什麼呢?”
“好像……看見一個熟面孔。”
“是二爺的朋友?”
那虎二爺笑道:“有過一面之緣,平陽醉仙樓中喝過三杯酒,沒想到還能在關中見到,江湖路遠,卻是人生無處不相逢啊。走,快點趕路,天黑之前,二爺我要吃上秦地的回籠雞。”
離潼關衛城不過七八里處,有座雙龍山。
山前有塊空地,建了幾百間青瓦大屋。
酒樓飯館、商鋪賭坊,車馬行當,鏢局寶號一應俱全,這條街上的產業七成屬於雙龍山上的劉家。
雙龍山上有個霸刀門,據說祖上也曾經輝煌過,威震三秦地區許多年,歲月變遷,如今已是大大的沒落了,只剩下兩百號弟子。
燈火闌珊,人聲鼎沸。
很難想象在潼關古道,群山之間,還有這麼個地方。
不過,單靠錯過入城時辰的商隊,絕對支撐不起此地的繁榮。
街上還有幾種人。
一種是山民,他們衣裝打扮迥異,帶著山貨前來回龍集,換回大山不能出產的物件。
蒼莽大山間,難以耕種,不適合漢人居住,但這些胡漢混種的山民,以狩獵、採集為生,在大山深處,結寨自保,逃避賦稅徭役,只要不遇上大的天災,過得還算滋潤。
還有便是江湖客,他們不喜潼關城中拘束,與追求安穩的商隊不同,他們寧願來回龍集過夜。
“客官,住店嗎?”眼尖的小二,立刻迎出大門外。
白袍劍客牽著馬,停在客棧前,看向那塊招牌,神情有些詫異。
“同福客棧。”
店小二在旁笑道:“關中地區,許多客棧都以‘同福’為名,原是說漢高祖與楚霸王約為兄弟,立下有福同享,有難同當的誓言。只是同難容易,同福難,後人感懷,故而以此為號。”
“把馬喂好,草料中要加黃豆、雞蛋。”
那白袍劍見韁繩扔過去,輕輕一笑,走進同福客棧。
店小二高興地接過馬韁,作成這單生意,不枉自己胡言亂語一番。
客棧中沒有一個徐娘半老的女子,櫃檯前站著個老年掌櫃,正在撥弄算盤。
樓間升起了四盞燈籠,光照明亮,兩三桌客人正在喝酒。
“要一間上房,再要些酒菜。”
那夥計問道:“酒菜送到房間,還是在大堂用?”
“就在這裡。”
張玉找了空桌坐下。
其他幾桌的人,看了他一眼,也沒過多在意。
這裡就在潼關衛眼皮底下,還有霸刀門在,縱使有窮兇極惡之徒,也不敢掀起什麼風波,回龍集雖然魚龍混雜,但總體上還維持著寧靜。
“客官,酒菜來了。”
店小二託著木盤,將一壺酒,一碟臘肉,一碟生米,一碗麵條,依次放在張玉面前。
客棧畢竟不是酒樓,若想吃得更好,倒可以託小二去外面酒樓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