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漢元帝柔仁好儒,當他還是太子時,常與採用王道兼霸道治國的漢宣帝意見相左。
漢元帝還曾向漢宣帝諫言多用儒生,漢宣帝聞言,當場就變了臉,訓斥過後還嘆言:「亂我家者,太子也!」
朱元璋見狀,知朱慈烺並未明白他的意思,再次追問道:「太子,你對漢高祖假冒使者,奪韓信兵權之事又如何看?」
朱慈烺原以為朱元璋是在責怪他篤信儒學,會成為大明的罪人,心中正在驚恐。
此刻聽聞朱元璋問及修武奪兵之事,才稍稍放鬆一些,沉聲道:「漢高祖滎陽大敗,奪兵一為自保,二則是避免將帥尾大難掉......」
「那你覺得漢高祖為何能奪兵成功,今日咱讓你去奪左良玉之兵,你覺得是
否可行?」
朱元璋又打斷朱慈烺的話,高聲問道。
朱慈烺張了張嘴,卻是無法回答。
朱元璋沉聲道:「若論軍事能力,十個左良玉也抵不上一個韓信,但是漢高祖能奪韓信之兵,為何咱們不能奪左良玉的兵呢?」
朱元璋說罷,看了朱慈烺一眼,見他沉默不語,又繼續說道:「史書雖無記載,但據咱來看,漢高祖早已料定一切,所以提前做好了安排。」
「不然不要說拿帥印,恐怕連營門都進不去,這就是帝王手段,若是依儒家言論行事,漢高祖的屍骨恐早已涼透。」
「所以咱不反對你修習儒術,但是你要明白,書只是一個引子,真正的學問是在書外.」
「特別是儒生,他們一向自詡帝王師,所留典籍皆有利於他們,你又怎能盡信他們的言論......」
朱慈烺聽著朱元璋的話,這才明白他之前錯的有多離譜,急忙跪地請罪。
朱元璋見他神情真誠,言辭懇切,知他是真的明白了,這才稍稍放鬆一些,隨後又問道:「咱此次離京,給你留了兩個幫手,你可知曉?」
朱慈烺聞言,臉上閃過一縷不捨,不過卻強行壓了下去,隨即試探道:「父皇說的是範、李二位大人嗎?」
朱元璋見狀,心中暗暗點頭,沉聲道:「不錯,正是他二人,太子準備如何收服他們?」
朱慈烺沉思了一會,道:「他二人皆是儒學正宗,儒家一向講究以直報直,又說滴水之恩,湧泉相報,故兒臣想向父皇討個恩賞,還請父皇成全!」
朱元璋笑道:「好,善用其長,不枉咱的一番教誨,不過還可再完善些!」
朱慈烺也是聰慧之人,略一沉思,便開口道:「原來父皇這幾日不見兒臣,就是因兒臣替範、李二位大人求情的緣故,還請父皇恕兒臣魯莽之罪!」
朱元璋頷首道:「不錯,此事咱已讓吳孟明放出了風聲,回頭你親去他二人的府邸,傳達咱的旨意。」
「咱此次殺了不少人,朝中東林黨人多有不滿,不過他們對咱心有畏懼,只要咱在,他們必不敢放肆。」
「但若是咱離了京,他們恐會興風作浪,所以你一定要用好此二人,這樣才能保京城無虞......」
朱慈烺知朱元璋已經交代完畢,這才一臉不捨地道:「父皇,您又要離京了嗎?」
朱元璋本想安撫朱慈烺幾句,不過想到他性子偏弱,又硬起心腸道:「太子,現今天下紛亂,咱父子應齊心協力,鼎定天下,以慰列祖列宗在天之靈.......」
朱慈烺聞言,躬身應下後,就快步走出了東暖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