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再等下去了。”
見顧君恩他們低首不言,朱聿鍵皺眉道:“你們儘快抽調人手,最遲到這月底,仁川大營的新卒,就必須要編練好。”
“等到編練好了,就拉出仁川大營,趕赴黃海道等地參與鎮壓民亂去,跟篡逆叛軍去打,或許還差點意思,但是鎮壓手無寸鐵的叛民,那出不了大岔子。”
新卒不見血,不上戰場,哪怕操練的再好,也是不堪重用的新卒,而不可能蛻變成悍卒精銳。
朝鮮的仗會打多久,朱聿鍵不清楚。
但是這兩萬多朝鮮駐軍,無論如何都要錘鍊出來,不然今後如何確保大明在朝鮮方面的利益?
在朱聿鍵熟悉朝鮮事務後,對朝鮮篡逆平叛結束後,大明要駐守的地方,已經有了初步想法。
毗鄰遼東、奴兒干的平安兩道、咸鏡兩道是不可能歸還朝鮮王廷的,與此同時,平壤城、開城兩地也不歸還,沿海興建的一眾軍港同樣不歸還,而想要確保上述地域的安穩,兩萬多朝鮮駐軍還不夠。
按著朱聿鍵所想,朝鮮駐軍必須穩定在五萬眾徘徊,方能確保朝鮮局勢安穩,而這支駐軍的軍費開支,悉數由朝鮮王室及王廷解決。
“殿下,孫閣老同意放棄圍剿江原兩道篡逆叛軍了?”
在朱聿鍵思慮之際,牛金星卻上前道:“為了此次圍剿,孫閣老他們是付出很多心血,此事……”
“付出再多心血也不行。”
朱聿鍵皺眉道:“現在不是本殿下想延緩攻勢,而是上天叫延緩攻勢的,這仗再打下去的話,死的就不是朝鮮僕從軍了,而是我大明健兒了。”
“看看這十幾日從各地匯總過來的,有多少染病的大明健兒,朝鮮這個地方真是夠邪性的。”
朱聿鍵的話,引起顧君恩他們的認可。
的確。
朝鮮這個彈丸之地,別看小,可差異性卻很大,最冷的時候,比遼東還要冷,單是這一點,就叫很多人受不了。
“接下來的仗明確了。”
看著眾人的反應,朱聿鍵繼續道:“朝鮮方面將試行軍務院提出的結硬寨,打呆仗,一步一個腳印,逐步圍剿李逆叛軍。”
“只是這樣一來,軍費開支會很大。”
“要是黃海道等地的民亂,由仁川大營的新卒逐步接管,這開支能適當縮減些,如此找李祬聊此事,還能得到其支援吧。”
從來到朝鮮後,朱聿鍵與李祬的接觸就多了,只是二人的關係,卻愈發微妙了。
沒辦法。
所站位置不同,那考慮的就不痛。
朱聿鍵要確保大明的利益,而李祬想的卻是儘量減少朝鮮的損失,只是殘酷的現實,卻根本不給李祬機會。
弱國,是沒有話語權的。
朝鮮的仗打到現在,大明從中吸走的血可不少,從金銀,到人口,到土地,到木鐵煤等料,這些戰爭獲益多半都轉移去了遼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