嘩嘩~
暴雨傾盆而下,黑夜下的王大臣邸,被壓抑的氛圍籠罩,燈火通明的會客廳內,李祬坐立難安,不時看向堂外,焦急的等待著朱聿鍵。
自李倧以下篡逆,李琿死於兵亂,作為王世子的李祬就成為新任朝鮮王,得到大明的冊封。
可是從大明返回朝鮮,面對日益糜爛的局勢,李祬沒有一天睡好過,壓力讓他變得焦躁。
過去溫文爾雅的脾性,早已不見了。
環境能在無形中改變人。
“王上,我家殿下正在趕回。”不知等待了多久,李巖端著一盞新茶,走進會客廳內,朝李祬走來。
“世孫殿下快回來了?”
李祬忙站起身,快步朝李巖走來,瞪大眼睛道。
“王上稍安勿躁。”
李巖微微一笑道:“我家殿下在知曉王上過來,就加緊朝平壤城趕回,您也知道,前線所需火器軍械,遲遲沒有運抵過來,這前線鎮壓篡逆就難以開展。”
“近來各地都在下雨,不少地方都出現洪澇,朝鮮出現數十年難遇的水患,這對圍剿造成極大影響。”
李祬沉默了。
他這次過來就是為此事來的,因為這場雨,使得原本極好的戰局,轉瞬間就出現影響與改變。
最讓李祬受不了的,是江原兩道的朝鮮官軍,居然有部分出現潰逃了,這讓李祬知曉之際暴怒。
為了籌備江原兩道圍剿篡逆,朝鮮王室及王廷付出極大代價,頒售債券,查抄通逆,捐獻金銀等各種手段,才堪堪湊齊了大明圍剿所需軍費。
可如果到最後,沒有能將江原兩道的篡逆叛軍鎮壓,給予篡逆首惡李倧重創,那砸鍋賣鐵送去的軍費開支,豈不是打了水漂了?
“李參贊,眼下此等形勢下,這江原兩道的圍剿……”想到這裡,李祬帶著焦急,看向李巖道。
“王上,臣說句實話,只怕難以維繫下去了。”
李巖哪裡不知李祬何意,想起自家殿下交待的,遂對李祬道:“受多地洪澇影響,不少官道被沖垮,被遮掩,還有黃海道等地又生民亂,如此局勢下,縱使前線大軍想發起攻勢,可問題是糧草不濟,各部火器軍械消耗極大,這仗很難打啊。”
李倧的心底生出絕望。
儘管他此來之際,已想到過這種情況,但是心底仍抱有一絲僥倖,現在,這絲僥倖也破滅了。
這話,要是別人講的,李祬或許不會相信。
但說的是李巖,他就不得不信了。
朱聿鍵被大明皇帝冊為唐王世孫,以王大臣的身份赴朝,可不是孤身一人來的,其身邊有一批文武追隨。
據李倧聽說的,這批文武是大明皇帝挑選的,甚至連唐王世孫的親衛,都是從天子親軍中挑選的。
由此可見大明皇帝對唐王世孫朱聿鍵的重視。
在朱聿鍵身邊參贊軍務的,除了李巖以外,還有顧君恩,宋獻策,牛金星等人,而朱聿鍵麾下武將就更多了,劉宗敏、劉體仁、賀錦、田化龍、黨守素、馬世耀一行,個個得朱聿鍵重用。
絕望下的李祬,想到朱聿鍵麾下這幫文武,不知為何,一個想法在他的心底生出,只是這一想法,即便是想要實現,也要等先見到朱聿鍵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