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嘴,給你採個咽拭子,這次可能有點疼,忍住。”
谷嘉樹一邊囑咐,一邊用棉籤輕輕擦病人咽喉部的薄膜。
跟預料中的不一樣,薄膜沒有脫落。
一般疾病產生的咽喉部偽膜很容易被剝脫。
患者的病有蹊蹺。
手上稍稍用力,薄膜剝落一角,立刻有血液滲出,染紅棉籤。
又是偽膜脫落出血情況!
跟剛才門診上的小男孩情況一樣,只是眼前這個老婦人的症狀更嚴重。
“可能是白喉。”
谷嘉樹說話的聲音並不大,但病房內立刻安靜下來。
其中一位醫生最先疑問,“白喉?不會吧?這種病已經消失幾十年了,今天中大獎了?”
雖然有醫生髮出疑問,但大家都知道谷嘉樹的診斷水平,既然感染科專家說是白喉,那便極有可能是了。
“既然可能是白喉,那就是傳染病,病人需要轉去感染科,他們的病房能隔離治療。急診室應該消毒一下,小心傳染給別的病人。”有醫生提議。
看來會診專家已經做出診斷意見,生病的老婦人馬上要被轉去感染科病房。
“咳!”谷雅南出聲提醒。
谷嘉樹立刻聽出是小妹的聲音。
一回頭,果然看到小妹等疾控一行人站在門外。
“谷主任來的正好,又有一例疑似白喉患者。”
外人面前,谷嘉樹對小妹的稱呼一直都是“谷主任”。
有疾控的人過來,醫院的醫生們已經不感到奇怪,知道又有傳染病發生。
這種時候大家基本不來湊熱鬧,立刻散去,各忙各的。
病房內很快只剩下谷嘉樹、病人,還有病人家屬。
谷雅南、周老和小楚走進病房。
看著病床上的患者,周老眼神冒光,在谷雅南耳邊小聲嘀咕,“脖子腫脹如牛,嘴裡有腐臭味兒,典型的白喉症狀。”
谷嘉樹:“這裡是急診科病房,先把患者轉到感染科病房,有什麼事我們去感染科說。”
感染科病房。
新來的女患者被安排在一間單獨的隔離病房內。
陪同家屬是患者的老伴,一個60來歲的男人。
隔壁病房就是之前門診收治入院的小男孩樂樂,他的母親陪同在旁。
病房外,谷嘉樹解釋兩人的病情,“從症狀的輕重來推斷髮病時間,年齡大的李女士發病時間早,小男孩樂樂發病時間晚,你們先對哪個人進行流調?”
谷雅南已經拿到了兩個患者的病歷檔案,其中一欄都寫著小紅花幼兒園。
樂樂是小紅花幼兒園的學生,李女士是小紅花幼兒園的園長。
同一個地點出現兩名患者,絕對不是巧合。
“李女士。”谷雅南作出決定。
李園長的病房內。
雖然李園長病情嚴重,有全身中毒症狀,但意識清楚,能回答谷雅南的問題。
基本的流調問題大致一樣,姓名,年齡,工作地點,生活環境,近期接觸過的人,去過的地方。
李院長說話有些困難,大部分問題都是家屬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