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不但摸清了陣法之弊端,並想到了破解之法。
在他看來,三無已然技窮矣。
三人並不是完全心意相通,棍招轉換間,也不是那麼羚羊掛角、出招無跡,最重要的是,他們棍陣勁力加強一倍,好似就是其極限,如此一來,倒也沒什麼了不起的。
暗道:“這陣法的確是好陣法,可人卻差了些。”
又轉念一想:“也是,這陣法必是前輩高手所創,他們在少林寺中,屬於第三輩弟子,這武學修為放在江湖上,想也最多屬於二流人物,陣法再妙,又能有多大威力?
自己將他們想的太過厲害,也真是杞人憂天了!”
說實話,顧朝辭本就知道射鵰中的“天罡北斗陣”牛逼到爆炸,可說是金書第一陣法,唯一一個被定位,七位高手合使,可無敵於天下的陣法。
其中最恐怖的,不是招數上的精妙,而是七人功力合一這個“buff”。
遍觀全真七子除了丘處機、王處一、馬鈺勉強算的上一流高手,可其他譚、劉、郝、孫四人加在一起,都不如一個丘處機。
七人實力懸殊,縱然如此之大,可依靠“天罡北斗陣”能和東邪黃藥師,劇鬥一夜,不落絲毫下風,就連孫不二這種選手,都能和黃藥師過招,你說可不可怕?
鬥到後來,不但讓東邪不能脫陣而出,還逼的他施展,向不輕用的最上乘武功“八卦慢掌”,拼命對敵。
以西毒歐陽鋒那等高手,作為旁觀者,都是膽戰心驚。
誰又敢說這陣法不牛逼?
要知道,就連丘處機、馬鈺他們,論單打獨鬥,都是被五絕隨手秒殺的角色。
可一旦成陣,那戰鬥力翻出幾十倍都不止,試想想,如果全真七子實力均衡一點,都是丘處機、馬鈺、王處一水平,那又會是什麼結果?
五絕這等絕頂高手,被困在陣中,只有一個結果,不被對方殺死,就是真氣耗盡,活活累死,沒有別的結局。
好多人一直拿“全真七子”表現,去衡量此陣上限,那是錯誤的。
正因有此威力,所以王重陽創出的這門“天罡北斗陣”才有七名高手合使,無敵於天下的讚譽。
故而顧朝辭一感覺,三無陣成之後,力量增加,才有所忌憚,不敢輕敵冒進,也怕他們有此功能,是在給自己下套子。
可鬥到現在,自然莫清他們底細了,三人果然不能功力相連,之所以憑空增強一倍力道,這只是三人內力同流,棍法又相輔相成,所發揮出的奇效。
依他所見,任何陣法如不能身具“天罡北斗陣”那種數人功力合一的最重要功能,招式再妙,遇到高手,都是枉然。
人絕頂高手要破陣法,你招數再精妙、再沒破綻,可人家只需施展掌勁外爍,遙遙相擊之法,便能將佈陣之人放了風箏。
只有功力合一,才能保證硬懟對方拳勁、掌力而不傷,不至於被人以力碾壓,精妙招數,方有發揮之餘地,從而克敵制勝。
本來這等相互之間,傳輸內力,能夠功力合一之法。據他所知,當今世上也只有全真教與密宗乃至天竺才懂此法,其他門派都不懂。
雖然內力傳輸對武學之士來說,直是小道耳,但倘若用來對敵,不知合作者內力法門,又或者幾人內力或陽剛或是陰柔,如何能夠融併為一,那就是高深法門了,不懂其中奧妙,根本無從施術。
否則傳輸過程中,內力屬性不同,別說對敵了,自家反倒得先互相爭伐起來,分個高低上下,那時敵人只需伸手即潰。
正因此法幽深艱難,後世張三丰創立武當一派,創出“真武七截陣”,在招式的精妙程度上,直可說至矣盡矣,蔑以加矣。
七人成陣,能敵數倍同級之敵。
可唯一缺陷就是不能功力疊加,融二為一,他能對張無忌,提到天竺的並體連功之法,想是出於此憾。
而少林寺“羅漢陣”享譽武林,號稱護寺大陣,同樣有此缺陷。
可見這項並體連功之法,艱難高深,超乎人之想象。
當然,少林寺要是也能對敵時,讓一人能兼數人之力,那絕對就沒制了。
在倚天時代,大展神威的三渡,依靠“金剛伏魔圈”,絕對無敵當世。
任誰進陣都得直接跪!
張無忌又焉能支撐數百招!
所以自己終究見識不夠,將少林寺這幫和尚,瞧的太高了!
又想起金書十幾本,如“真武七截陣”“大羅漢陣”“混沌劍陣”等等任何陣法,都沒有被如此定位過,自己還能被三無施展的“三才陣法”給嚇住,自己也未免有些太慫了。
顧朝辭如今忌憚之心,已然盡去,頓時大喝一聲:“三才棍陣,也不過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