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華一看李世民,打算拍拍屁股就走,攻下來的城池也不打算要了,因為要了也守不住。
於是李中華找到了李世民,強烈的要求,留下來,鎮守住遼東己經收復的大唐領土。
李世民看不上遼東這裡的苦寒之地,可李中華卻是非常的喜歡。
遼東的黑土地,那可是肥的流油啊!在李中華的眼裡,遼東就是一塊還沒有開發的寶地。
李中華帶來了五萬大軍,可高句麗光是安市城和建安城的守軍,就不低於十萬,而且平壤距遼東也近,隨時可以增兵遼東。
可以預料得到,唐軍一撤,高句麗必定會重新返回,再一次控制遼東這些地方。
李世民也知道,遼東應該派人鎮守,可是派少了人,根本就守不住,派多了人,一個是缺人,一個是要花很多的錢。
如今大唐不過二百多萬戶,很多偏遠一點的地方,土地多的沒有人耕種,百里無人煙的地方都還有很多。
遼東的冬天太冷,說句實在的話,遼東的土地,李世民還真沒有放在眼裡,他要的只是一個聽話的遼東掌權者,一個受大唐控制的遼東。
李世民把自己的擔憂一說,李中華拍著胸口保證,絕對可以幫朝廷,守住遼東。
李中華願意鎮守遼東,李世民當然不會反對了,還問李中華,有什麼要求要提的?
李中華也不客氣的說道:“陛下繳獲的糧食,就留下來給臣吧!另外還要些牛,馬,羊,隨便給個幾萬頭吧,還有願意留在遼東的百姓,臣守著這麼大的遼東,總不能一個老百姓都沒有吧!”
李世民考慮再三,答應了李中華所提出的要求,不過願意留下的百姓中,高句麗本國的人,都不在考慮之中。
但投降的高句麗兵將中,是漢人的也可以申請留在遼東。
其實高句麗遼東地區的百姓中,幾乎大半都是隋煬帝徵遼東時,流落在遼東的漢人,他們當中,既有土兵,也有隨軍服役的老百姓。
既便是高句麗的軍隊中,也有為數不少的漢人,大多數都是隋煬帝徵遼東時,被高句麗抓的俘虜,或者是投降的隋軍士兵。
這些人大都己經年紀大了,在遼東生活了近三十年,很多都已經在這邊成家立業了,老家的父母親人,基本上很多已經都不在了,這個時代,能夠活過六十歲的人,少之又少。
聽說可以選擇繼續留在遼東,很多人都很心動。
李世民又封了李中華一個遼東道節度使,轉了一圈,李中華又從松州節度使,改成了遼東道節度使,成了大唐的專業節度使,除他之外,李世民還沒有封過誰做節度使。
至於康定那邊,李世民也詢問了一下李中華,讓誰過去合適。
李中華考慮了半天,才向李世民提議,不如過晉王李治為蜀王,讓李治到他的封地去,也順便管著康定城,並建議讓秦守道,提任康定府的大都督,牧守一方。
李世民覺得李中華的建議非常不錯,便決定採納了。
喜歡大唐可以更強請大家收藏:(大唐可以更強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