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綸明白魏廣德的意思了,倒是不急著恢復在北面駐軍,而是去轉一圈,提醒下那些人,這些是大明的土地,他們還是大明的臣子。
“帶些糧食,布匹和棉花,算是皇帝賞賜,以後隔個三五年就走一趟。”
魏廣德說完這話,就看著譚綸笑道:“諸位大人應該明白我是什麼意思了吧。
對了,聽說那裡距離倭國很近,大軍登島後也要注意收集下相關訊息。
如此近鄰,我相信苦夷人對倭人應該是有接觸的。
有必要讓倭人知道,苦夷島是我大明的疆土,讓他們不要想著染指。”
等正事聊完,魏廣德送走兵部的人,這才回值房思考片刻,就簡單寫了個讓遼東都司派兵北巡奴兒干城的奏疏。
這件事兒不算小,畢竟是兵事,所以魏廣德打算一會兒和張居正先聊聊,看看他的意思。
糧食、布匹和棉花,每年兵部分得的數量是有限的,都是緊著邊軍調配。
這多出來的物資,就得找戶部調撥了。
數量倒是不用太多,就是過去看看情況,讓當地人想起幾十年前這裡還是大明管理的土地就行。
如果只是三五年送點物資過去,就能讓當地人對大明有念想,魏廣德覺得這筆買賣就不虧。
畢竟那地方苦寒,人活著是真的不容易。
否則,當年也不會有那麼多逃兵,到最後也因為負擔過重不得不撤回軍隊,放棄那片土地。
魏廣德把計劃和朝廷能得到的好處都寫的明白,其實奏疏這東西,如果是議政的,都非常簡單,也就是賀表一類恭賀的奏疏,那就得費點心思,寫的花團錦簇才好。
反正就是和八股文差不多,不斷的堆砌辭藻,追求的就是華麗。
魏廣德就是隨便寫寫,在閣臣之間傳閱,自然不是什麼正式奏疏,那東西最後還是要兵部來上的,內閣票擬司禮監批紅蓋印,早得很。
寫完,魏廣德等墨跡稍幹,這才起身出門,直接去了張居正值房。
“首輔大人有空閒嗎?”
到了門前,魏廣德開口問道。
“大人正在處理公文,小的馬上通報。”
門前書吏急忙說道,隨即告個罪就轉身進了屋子。
很快,人又從屋裡出來說道:‘魏閣老裡面請。’
“嗯。”
魏廣德點點頭,邁步走進屋子。
這段時間,內閣散衙前的碰頭會也幾乎沒開,畢竟也沒什麼大事兒。
最大的事兒,除了萬曆小皇帝選後,也就是對外的兩場戰爭。
秀女已經進宮學規矩,就和外朝沒關係了。
而西南和遼東的戰爭都打贏了,剩下就是收尾和敘功,那都是兵部議定以後交給內閣和宮裡做出最後的定奪。
至於其他事兒,自然是不需要碰頭,一個閣臣按規矩票擬就好。
都知道張居正現在的情況,魏廣德自然沒事兒也不會找他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