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三米。”麥冬算了算,“最後進入大氣層的飛船是六十三米長?”
“是的。”老貓點頭,“電力模組的桁架可以丟掉了,這縮短了將近三分之一的長度,維持平衡要簡單很多。”
“難度呢?實行起來難度大不大?”
唐躍想起獵戶座飛船的桁架,全部由粗鋼筋焊接而成,立起來跟塔吊似的,一說到要拆桁架,唐躍的腦子裡就蹦出來一大群工人手持乙炔上上下下的場景。
聽上去彷彿是什麼工作量龐大的重工程,他們制定計劃必須得考慮麥冬一個人能不能獨立完成,比如拆卸火箭發動機這種聽上去可行真正操作起來壓根沒法下手的方案,就沒有半點實用價值了。
“是預留的拆分介面,就像是列車車廂之間的鎖釦。”老貓回答,“要拆掉它們,只需要一把扳手,比拆發動機可簡單多了。”
“最後半句話純屬多餘。”
“當然只拆桁架是不夠的。”老貓接著說,“我們要徹底拆分獵戶座飛船和鷹號登陸器,把它們全部拆成空殼,把所有能拋棄的重量全部拋棄!什麼太陽能電池板,什麼生活艙,服務艙和貯存艙,統統不要!我們只要那九臺發動機,我們要最大的推重比。”
“我們把登陸器對接在獵戶座飛船上,獵戶座就是渡船,帶著登陸器越過這一百多公里的旅程。”老貓描述降落過程,“在最後著陸之時,登陸器再與獵戶座斷開連線,獵戶座墜毀,登陸器著陸。”
“而且登陸器的位置沒那麼高,它又不是吊在桁架頂上的,鷹號飛船對接的位置是在中央模組,距離發動機只有三十五米。”
“三十五米……”唐躍在心底默算,“可是三十五米也不低啊,這得有十幾層樓高吧。”
誠然,截去一部分桁架,能把獵戶座飛船的總長度縮短二十五米,這有利於降低重心,維持姿態,鷹號登陸器對接的位置也沒有唐躍想象的那麼高,但最後一關的門檻還是一樣跨不過去,從八十八米降到三十五米,摔下來不還是一包渣麼?
從三十層樓跳下來與十層樓跳下來有什麼區別?
可能是前者需要鏟子。
“空間站上沒有降落傘,我們拿什麼抵抗這個著陸的衝擊?”唐躍問,“三十多米的高度摔下來,絕對要出事,鷹號登陸器也扛不住這麼一摔。”
麥冬也點點頭。
“我上大學的時候,就有博士師兄跳樓,從十樓跳下來,當場就沒氣了。”
老貓沉默著扶額。
“你們這一代人可能不太清楚,畢竟你們倆都是二十年代末出生的人了,這個時代採用這種方法的情況已經看不到了……但是銷聲匿跡不代表它不靠譜,某些方法被歷史淘汰只是因為有更好的方法出現,不過它們畢竟是先人的智慧。”
“當我們找不到答案的時候,可以翻看歷史,前人們往往已經給出了最優解。”
唐躍和麥冬對視一眼,不明白老貓在說什麼。
老貓繞著指尖,輕輕地吁了一口氣,往後仰靠在椅子上,“你們知道,在上個世紀末與本世紀初,在五十多年前,最早來火星的那一批探測器……那些偉大的先行者們是靠什麼闖過這最後一關的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