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國朝外有韃虜猖狂,內有文官掣肘,陛下威嚴何以立?……此番開戰,正可重擊韃虜,揚我皇明國威,保國朝百萬邊民安危,故此,此番北伐之戰迫在眉睫!”
“此戰陛下如不發兵反擊,國朝何以豎立千鈞之威嚴,震懾四方胡族!陛下何以震懾群臣,維護皇權之權柄!朝中文官如此聒噪,置陛下龍威於何地?……”
洋洋灑灑,劉君韜這份回書數千字,天順帝看了一遍又一遍,只看得熱血沸騰,感嘆道:“寧北伯真乃忠臣良將啊!”
而後,天順帝便開始琢磨起眼下的局勢,開始想辦法應對朝中文官。
當夜,天順帝在御書房內坐了許久,直到後半夜才回宮入睡。
次日早朝,天順帝在大殿之上與眾文官展開爭論,大殿之上再次議論開來。
不過,此時的文官都很是委婉,並沒有人和天順帝硬頂,而是引經據典的進行勸諫。
一旦天順帝顯露出怒意,眾文官便開始沉默不言,擺出一副拒不合作的樣子,氣得天順帝有種想要殺人的衝動。
忽然,大殿之外的太監有些慌張的小跑進來:“啟稟陛下,遼東八百里加急軍報!”
天順帝頓時一驚,滿朝文武大臣也是有些錯愕。
“呈上來!”
秉筆太監急忙走過去,將軍報呈給天順帝。
天順帝只見軍報的封面上寫著:“啟奏遼東都司廣寧陷落諸事”一行大字,直覺得頓時氣血上湧,猛地將這份軍報摔在了書案上,吼道:“念!給他們念出來!”
此時,大殿上已經是鴉雀無聲,滿朝文武大臣都是屏住呼吸,特別是那些文官,更是不敢說什麼。
“臣,遼東總兵官泣血上報:韃靼部賊酋孛來興兵五萬鐵騎突襲遼東,一夜之間包圍廣寧城,擊退四路援兵,臣意欲調集遼東鎮兵馬前往救援,不料廣寧城旦夕失守,救援不及……”
“韃靼部大軍已經增兵廣寧,孛來舉兵十萬屯守廣寧城一日,便分兵東進,兵鋒直指遼陽!臣已匯聚兵馬嚴守遼陽城,意欲與城共存亡,懇請陛下調集大兵北上,聚殲賊虜於遼東!”
秉筆太監的聲音不斷在大殿上回蕩,更是將滿朝文武大臣震得頭暈眼花。
特別是那些文官,萬萬沒想到劉君韜北伐奏疏之中寫的情報竟然是真的,如今韃靼部攻陷了廣寧城,正在準備攻打遼陽城,眾人這可是延誤軍機的大罪!
“如今廣寧失陷、遼陽告急,可還有人反對朝廷出兵北伐!”
天順帝怒不可遏,大聲呵斥文官誤國,那些文官聽在耳中非常的刺耳,但是又不敢反駁,生怕被扣下一個大罪,被天順帝用來出氣。
發洩了一番之後,天順帝鐵青著臉,說道:“傳旨:命令遼東鎮總兵官死守遼陽,彙集遼東各地兵馬準備反擊,全力阻擋韃靼部的進犯,為朝廷調集兵馬贏得時間!”
“傳旨:命令山西總督、寧北伯劉君韜集結兵力,十日之內由大同鎮城出發,北伐韃靼部!”
說到這裡,天順帝考慮到韃靼部雖然出兵十萬進攻遼東,但是留守在草原上的大軍至少還有三十萬,更是有駐守在哈密衛的癿加思蘭所部三十萬大軍為強援,所以劉君韜的兵力肯定不足。
於是,天順帝接著說道:“傳旨:命令山東鎮總兵官胡德興立即調動兵馬,率領麾下天策軍兵馬於十五日內北上大同鎮城,聽候山西總督、寧北伯劉君韜調遣!”
天順帝的這一道道聖旨傳下,滿朝文武都是大吃一驚,特別是朝廷中的眾多文官,更是紛紛出言反對。
眾人反對的焦點,便是將山東鎮的兵馬交給劉君韜統領,這樣一來,劉君韜手中的兵力就有十幾、二十萬之巨,而且都是天策軍這樣的強悍兵馬,這對於文官來說,太過危險了!
但是天順帝此時心意已決,面對朝中文官的反對之聲,也是下了狠心,當場便一連杖斃十餘人,硬是將朝中文官的反對之聲壓制了下來。
當日,天順帝的聖旨同時發往了山西大同鎮城和山東鎮濟南府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