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順六年十一月。
山東鎮總兵官胡德興率領陷陣軍、越騎軍、折衝軍,將近六萬將士抵達了大同鎮城。
山東鎮副總兵張驍軍留守濟南府城,指揮玉山鎮等處訓練營中的預備役將士駐守各地。陷陣軍則是由右營遊擊將軍劉有福暫時統領。
劉君韜率領駐守山西的一眾天策軍將領,以及山西總督府幕府的一眾官吏在南門外迎接大軍將士們。
代王和大同府知府也紛紛派人前來迎接,大同府知府還調集了大批的糧草犒軍。
眾人寒暄一番之後,劉君韜便命令大軍將士直接在大同鎮城北門外安營紮寨,山東鎮總兵官胡德興和一眾遊擊將軍以上將領,則是跟隨劉君韜進城,準備聽候劉君韜的調遣。
山西總督府。
天策軍各部將領齊聚一堂,眾人已經有很長時間沒有見面了,紛紛寒暄了起來。
劉君韜笑著擺了擺手,讓眾人先入座,於是眾武將在右、幕府官吏在左,眾人紛紛入座聽令。
劉君韜先是詢問了一下大軍錢糧的準備情況。
商部部長唐宇和民部部長郭永忠先後做了彙報。
此時,商部和民部已經籌集了大量的糧草,足夠十三、四萬天策軍將士吃用三月有餘,而且還調集了四百萬兩銀子,作為大軍的軍餉,後續還會陸續調集銀子,以保證大軍的後勤。
之後,情報部和稽查部也做了彙報,兩個部門已經將蒐集到的情報加以整理,並且呈報給中樞部、贊畫部和軍部,作為制定作戰計劃、籌劃北上兵站、制定各種策略的依據。
中樞部、贊畫部也將各自的準備情況彙報了一下。
軍部更是拿出了一份詳細的北上作戰計劃,計劃中,十三萬多天策軍將士將會一路北上,兵鋒直指韃靼部汗帳,逼迫韃靼部主力大軍與之決戰,準備畢其功於一役,徹底解決韃靼部的問題。
看著在座眾人激動的神情,劉君韜豪氣沖天的說道:“諸位!此戰,將會是殲滅瓦剌部之後,最大的一場大戰,我輩此戰的目的,不僅僅是要擊敗韃靼部,不僅僅是迫使韃靼部停戰求和,而且是要徹底殲滅韃靼部,徹底吞併大漠!”
說到這裡,劉君韜大聲說道:“此戰,本督準備在韃靼部、瓦剌部侵佔之地,重建瀚海都護府,作為我皇明之屏障!”
這可是開疆拓邊啊!
對於武人來說,這既是至高無上的榮耀,是必勝所追求的極致目標。對於幕府各部的眾人來說,這也是一個莫大的榮光。
一時間,眾人都是歡呼雀躍、戰意高漲。
接著,劉君韜便下令,天策軍各部兩日之後彙集大同鎮城北門外大營,誓師出征!
大同府知府當天便得知了訊息,兩天後早早的便將大同鎮城城內的官紳全部召集了起來,在北門外將城內百姓送來的豬羊、美酒獻給了劉君韜。代王也派長使前來為大軍送行。
對此,劉君韜非常高興、欣然接受。
大同府知府和代王府長使看著旗幟鮮明、氣勢如虹的出征將士,心中都是十分的激動,當即紛紛作詩為將士們壯行。
大同鎮城的百姓也是紛紛趕到北門附近為大軍送行,而大同鎮總兵官薛桐也率領一眾手下趕來,眾人見到自己的同袍頂盔摜甲、威風八面,也全都心神嚮往,紛紛大聲叫道:“我等定當苦練技藝,以便早日隨督憲征戰四方、搏取戰功!”
而北門城樓之外,還有十幾名衣著華麗的商人在眺望著無邊無際的軍陣,這些人都是與商部來往甚多的豪商。這些豪商聽說劉君韜即將出徵塞外的訊息之後,便立馬趕了過來,想要看一看出徵的大軍,同時也是準備承擔一些為大軍轉運糧草、輜重的生意,並且看看能不能招呼起一眾人馬,跟著大軍去塞外搶上一番。
此時,在看到了眼前的十數萬天策軍將士之後,這些豪商原本提著的心都放了下來。
只見城外的出征大軍依照營伍分成了數個巨大的方陣,每個大方陣又按照不同的兵種分成了數個小方陣;將士們在寒風之巍然不動,猶如一棵棵挺拔的青松一般威武,整個出征大陣井然有序、蔚為壯觀!
而在數個巨大方陣的正央,矗立著三杆迎著寒風飄揚不已的旗幟,從左到右依次是天策軍的軍旗、劉君韜山西總督的帥旗、以及矗立的一杆更為高大的大明日月金濤戰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