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太太一邊剪油燈的燈芯一邊說:“有,知道你愛看書,咱家的書娘都給你收著呢。”
她跪爬到炕櫃邊上,開啟炕櫃讓安寧過去挑:“娘都放在這兒了,你瞅瞅,想看哪本自己拿。”
安寧翻著炕櫃裡收的書,滿心的驚喜。
這些書出現的真的太及時了,這裡邊有幾本歷史書,還有一些報紙,另外還有兩本理科類的書和一些故事書。
安寧先翻出報紙來:“這些報紙咋來的?我怎麼不知道啊?”
老太太笑道:“還不是你爹,你爹前幾天回來捎回來的,說是廠裡訂了報紙,這些都是看過的,他跟人借了來,讓你看了之後他再捎回去。”
安寧一邊翻報紙一邊想,看起來這些報紙發行的時間應該很近,起碼是今年內的。
她就看第一版上邊的日期,上邊寫著1957年9月的字樣。
現在是冬天,而且老太太說過快過年了,那就應該是57年12月或者58年1月,安寧總算是明白了身處什麼年代了。
她再看報紙上的內容,就發現和她穿越過的一個小時空特別的像,如果照著那個小時空來推算的話,那58年……
安寧心中一驚,那可是多事之秋啊,往後的日子可不好過。
她飛快的看了幾張報紙,又找出歷史書來翻了翻,果然,歷史程序都差不多。
照著那個小時空的歷史程序來算的話,58年可是要開展***的,而且到時候會讓大家吃大鍋飯,再有一年,就是******,前前後後加起來得有四到五年的時間會過特別苦的日子,而且這其中還不好運作。
哪怕安寧再聰明,再有能力,身處在這樣的環境中,她也不敢冒頭,相反,還要安安分分的把自己當成普通的村姑。
安心應該也看到了報紙,她也明白以後要發生什麼了。
她就小聲和安寧說:“寧寧,不怕啊,我存了好多東西呢,你也知道我看到什麼都想藏,咱們經過了那麼多世,我存的物資也不少,完全夠你用的。”
安寧低頭淺笑:“誰說我怕了,我可是從來沒怕過的,放心,不管到了哪,我都會把日子過的風聲水起。”
“看什麼呢?”老太太笑著問安寧:“瞧瞧高興的那個樣子。”
安寧把書放到炕桌上:“我剛看一個歷史小故事挺有意思的,娘,你要看嗎?”
老太太趕緊擺手:“我看啥啊看,我都不識字,咱們家也就你和你三哥識字。”
反正現在也睡不著,老太太就又和安寧說起早前的事情:“你三哥從小就聰明,他啊,一直想認字,可那個時候咱們家連個住的地方都沒有,一家子逃難到了這邊縣城,縣城裡有個小學,裡邊有幾位教書先生,你三哥沒事的時候就躲到人家教室外邊偷聽先生講課,你那個時候和你三哥好著呢,就非得跟著,後頭跟著你三哥也學了挺多字,後頭啊,等你們大點了,咱們一家子到了回水村,也分了地蓋了房子,正好公社弄那個什麼掃盲班,你就和你三哥又一起跟著先生學,掃盲班裡那麼些個人,就數你倆學的最好,認的字最多。”
“那是娘您沒跟著學,您要是跟著學,肯定數您學的最好。”
安寧笑嘻嘻的捧了老太太一句。
老太太笑罵:“也就你這麼說,別人都說我笨著呢。”
“我看娘巧著呢。”安寧又笑著說了一句,之後就開始低頭看書。
老太太沒有再說什麼,而是拿了被褥鋪好脫了棉襖棉褲開始睡覺。
安寧等老太太睡著了,就把報紙和書摞起來,開啟炕櫃放進去。
她放好書,想了想開啟另一邊的炕櫃,這裡邊放的有好幾件衣服,還有一些布料和棉花,安寧翻找了一遍,從最底下找到一個布包,開啟,就看到裡邊放了一些錢,零零碎碎的數了數約摸有三四百,再有就是分田地和宅基地的時候立的字據,另外就是一個戶口本。
安寧翻開戶口本,第一頁是戶主頁,上邊寫著董喚娣三個字。
下邊好幾頁,分別是阮安慶,阮安居,阮安寧,以及阮安慶和阮安居的妻子兒女等。
阮安慶娶妻趙金枝,生了兩個女兒,大女兒叫阮大丫,二女兒叫阮二丫。
阮安居娶妻馮虎妮,生了兩個女兒和一個兒子,分別是三丫、四丫和狗剩。
至於說安寧的三哥,應該是當兵的時候把戶口給遷走了,戶口上並沒有,安寧的爹聽老太太的意思是在縣城有工作,那他應該是城鎮戶口,所以並沒有在村子裡。
看完戶口,安寧心裡總算有了點底氣。
她把東西放好,看老太太翻了個身,睡覺的時候還打著呼嚕,笑著把油燈吹滅,蓋上被子閉著眼睛睡覺。
和回水村離著四五里地有一個北崗村,北崗村蕭家,當家的叫蕭柱子。
天都黑漆漆的了,蕭柱子拿著一根手卷的煙蹲在院子裡悶頭抽著。
屋子裡的油燈亮著,西屋裡擠滿了人。
炕上躺著一個十七八歲的小夥子,小夥子臉燒的通紅,眉著皺著,嘴裡不住的說著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