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接觸,就看出不同來了。
要知道,大房也收養了十個孩子,這些孩子也是經常在外走動的,可是,這些孩子一個個的都有些畏縮,看著也瘦小可憐。
三房收養的這八個就不一樣了,要是不仔細看,那和三房親生的五個孩了看不出啥分別來了都,可見三房夫妻對孩子們那是真的好,是真的上心教養的。
本來冬天就閒,三房的孩子們出去的時候就有人問他們了:“你爹孃給你們吃啥了?咋都變了樣了?”
孩子們就笑:“也沒吃啥,就是米飯什麼的,有的時候還有肉,就是能吃飽,一天三頓飯都有,要是沒到飯點餓了,屋裡隨時都有點心,娘不管我們的,誰餓了找著吃的就吃,屋裡的點心沒了,娘就會給添上點,娘說了,我們都是長身體的時候,小孩子餓的壞,不能受了委屈,反正我們家十三個孩子吃的用的都是一樣的。”
小孩子不會說謊,而且看孩子們的樣子也知道一定是吃的好住的好的。
大人們聽了孩子這些話,都讚歎三房夫妻仁義,說是收養孩子,那是真當親生的對待,不像大房,哪是收養孩子哪,那是找的免費勞動力啊。
雖然說大房不收養那幾個孩子,恐怕孩子們會過的更不好。
畢竟那都是無父無母的孤兒,是沒人照顧的,冷了餓了也沒人管,到了蕭家大房那裡起碼能哄個肚飽,能好好長大。
但是好多事情就怕比較,如果沒有三房這些孩子做對比,村子裡的人或者還會覺得大房對孩子們挺不錯的。
可和三房的孩子一比較,那真就差的不是一星半點了。
村子裡說啥的都有,這話傳到大房耳中,大房的趙氏就氣的不行,暗地裡罵安寧傻子,不是自己的娃幹嘛對他們那麼好,反正趙氏嘴裡沒一句好話。
安寧是不管這個的,她把自己家裡的事情料理好了就成。
家裡十三個孩子,要教養的好,是需要付出很大心力的。
前幾天就有一批海盜上岸,禍害了不少村莊,差點就跑到井田村這邊來,還是蕭元組織了村子裡和他學過武的一些青壯年跑到離村子十來裡地的地方費了好大的力氣才把海盜給打跑了。
但是,井田村周邊很多村莊都遭了殃的,好些人家被搶被殺,一些婦女被禍害,還有一些家底厚實的人家存起來的金銀都被海盜給搶了去。
來縣的縣令也組織了人手抵抗海盜,也求了南夷府駐軍支援,可還是有很多村鎮都被燒殺搶掠,來縣的荀縣令也是愁的不行。
蕭元就趁著這個機會進入了荀縣令的眼中。
他去了縣衙幾次,給荀縣令出了很多主意,另外,還幫著組織鄉勇什麼的,荀縣令就乾脆把組織鄉勇抵抗海盜的事情交給了蕭元,並且還給他弄了個巡檢九品的官職。
平國公府眾人是被流放了,可南夷這種地方那真的是幾乎沒什麼人管的,可以說天高皇帝遠,蕭元又是個會來事的,他這段時間,不只是縣城,就是府城也打通了關係,文武官員都聯絡好了,弄一個九品的武官真不算什麼事。
就算是朝庭知道了也沒什麼。
一個化外之地的九品官,朝中也沒人管。
再者說,破船還有三分鐵呢,蕭家就算是流放了,可朝中還有幾分人脈,大家總是有個面子情的,誰沒事找事的去捅這件事呢。
於是,蕭元這九品的巡檢就上任了。
在朝庭來說,這九品官真不算什麼,末流的,幾乎算不上品的。
可對於鄉下的人來說,九品官真的是很高大上的存在了。
一進間,井田村的人看蕭家三房的眼光就不一樣了。
蕭元這巡檢上任,自掏腰包招了好些人手,然後開始教授武藝,開始帶著人巡查什麼的,反正自他上任,這縣裡作奸犯科的就少了很多。
荀縣令自然是高興的,他一文錢沒出,就有了一隊兵勇相護,而且蕭元還特別精明,時常的給他出主意,讓他在上官那裡爭面子,這就等於是有了一個智囊,他怎麼會不樂意呢。
然後,到了快過年的時候,荀縣令因為治理地方出了成績就調任了,從來縣這個偏僻的地方離開,走了門路去了富庶的地方。
而新來的縣令則是安寧和蕭元在來南夷的路上曾經救助過的一位劉姓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