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就買種子,油松的種子一斤四十到五十元,松子能吃,個頭很小,比葵花子還小,跟米粒似的。
原來有松樹的地方,秋天針葉落下,用耙子到山上去摟,回家燒火。
農村在山邊住的人,很少有去砍松樹的,冬天松樹塔倒是會掉下來,也拿回家燒火。
等到了七月,出現了蘑菇,採到後晾乾,價格很高。
不小心碰到松樹的油脂,手上就黑一片,好長時間洗不下去。
“從網上買,隨便找個人,不讓別人知道是誰買的。不然我們買了種子,很快種出一片松樹,或買小松樹變成大松樹,別人會懷疑。”
程馨雅說著給秘書發資訊,讓秘書找一個綁銀行卡的賬號到網上買油松種子。
外面的大雪轉成中雪,賣烤肉的店在店門口搭起遮陽棚,上面遮擋。
周圍用塑膠編織布,彩條的那種圍上一米到一米二高。
編制布以上和棚頂中間是空的,摺疊的桌子能夠遮擋住。
風一吹,雪就從空的地方飄進來。
客人坐下,先給上炭,自己烤的就是桌子中間有個圓窟窿,圓的炭火盆放進去,上面加箅子。
吃串的給上一個長方體的小燒烤爐,串涼了自己熱,順便取暖。
北方冬天的戶外大排擋都這樣做,不能用塑膠布給擋嚴了,會一氧化碳中毒。
許多遊客不愛進店裡吃,喜歡在外面,棚子屬於專門為他們服務。
外國人跟著湊熱鬧,大部分坐在外面。
從各個院校來的外語學生逮到機會便跟外國人聊天,學長、學姐帶著學弟、學妹。
二浩特市的高中和初中生也來了一些,學校的老師沒辦法,跟隨。
省教育部門的人派出辦事員,過來給本省的學生
發補貼,京城的不管。
一個學生一天補貼五十元,登記,晚上睡覺的時候男女分開,一個屋子住四個人,但不查寢。
木達蘇木原來有初中和小學,沒有高中,今年城市修好,高中才成立,跑到二浩特市住校上高中的人回來。
周圍旗的高中準備期末考完試,寒假過後也到木達蘇木高中就讀。
因為木達蘇木的小學、初中、高中來了新老師,原來的教師負責帶班和教一些地理、生物。
主課讓給新老師,新老師由木達蘇木財政出錢外聘。
不會說華語的外國人瞭解到一群學生要跟他們練外語,倒是很高興,順便與學生學華語。
若外國男遊客與女學生單獨交流,有人會跟著,交流行,別的不行。
一時間整條食品街上各種外語的聲音出現,同一個語種還能聽出不同的方言,尤其是非外語學院的學生帶著華國的方言努力說時,大家需要猜。
外語學院的一年級學生感觸最深,他們剛入學的時候,做的第一件事是糾正發音。
林凡不想下去吹風,坐在樓上邊吃邊看。
程馨雅看一眼下面的人,再看一眼林凡,顯得很開心。
看著看著,她對林凡說:“那個人為什麼總是板著一張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