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工亦能夠感受得到,徐行剛盤膝而坐不過一會兒功夫,便傳來一股不斷向上攀升的凌絕意氣,直衝雲霄,好似將無垠碧空都撕出一條裂隙。
緊接著,彷彿無窮無盡的天罡真氣,凝聚成一團團青碧光華,自那裂隙中湧現,仿若天河倒傾,貫向天柱峰頂。
徐行囟門處,忽地顯出一條虛淡人影,只一晃,便來到天柱峰上數十丈處,將這些天罡正氣盡數融入體內。
眼見此情此景,厲工不由得全身一震,眼中流露出不敢置信的神色。
“這、這是如何辦到?”
厲工出身魔門,曾經也擅長精神之道,後又轉修了“紫血大法”,凝練“碧血青天”、“萬古丹心”,在煉體之道更卓有建樹。
並且,他也曾親眼見識過,徐行和鐵木真以肉身對撼,互拼拳腳,在方寸間打得天翻地覆的場面。
那時的徐行,宛如巨靈天神降世,舉手抬足間溢散開來的勁力,堅固如戰神殿都難以承受。
所以厲工很清楚地知道,想要如徐行這般,將練到登峰造極的地步,非“靈肉合一”不可,但他竟然能夠令神魂出竅?
這究竟是什麼武功?
緊接著,更令厲工驚訝的一幕,出現在他眼前。
徐行那一具沒了神魂坐鎮,本該是一具空殼的肉身,竟然緩緩站了起來,並且拉開了一個拳架子?!
徐行手臂撐圓、腳下撐圓,腰擰成圓、背膀鼓圓,頭頸如鵝彎曲成圓,全身上下,無一不圓、無一不彈。
這正是昔日在大明王朝世界,朱天都所用的“忽雷架子翻天手”,張三丰只一見這個脫胎於太極剛圓勁的拳架子,就知道徐行對“太極之道”,亦有屬於自己的理解。
除了純粹的肉身拳架外,徐行眉心天庭,以及小腹下丹田,分別騰起兩股性質截然相反的真氣。
一者純陽,一者純陰,在他身後融匯成一張略有模糊,五色流轉的黑白太極圖,太極圖中,更隱隱顯出一頭似龜似蛇的靈獸。
如果說方才厲工是不敢置信,那現在就是完全地不可思議,他根本想不到,為何徐行神魂離體後,肉身竟然能自行動作。
最為可怖之處在,肉身不只是能夠自行動作,甚至還可以獨自執行起,一門同神魂全無關聯的功法?!
此人體內,莫非當真有神靈坐鎮?
這“無法無念”的境界,正是徐行敢於答應張三丰,並且由衷認為,自己能在最短時間內,練成“真武七截陣”,與鐵木真站在同一臺階的底牌。
進入無法無念之境後,徐行的神魂不僅能更高效的採集天罡正氣,肉身亦能同步演化太極意境,從“三豐血經”入手,觸類旁通地感悟身前這位三豐祖師的真武太極拳,以至真武七截陣。
在厲工看得瞠目結舌、目瞪口呆之餘,張三丰雖然已將全部的心力,都凝聚于徐行之身,以防出現絲毫意外,心中卻也有些震撼。
張三丰此刻已經差不多看出來,為何徐行能夠在如此短的時間內,便邁入兩門絕世神功的門徑,並且一路高歌猛進,甚至是直衝雲霄。
誠然,“九霄真經”、“真武七截陣”乃是兩門極其深奧的武學,蘊含了他張老道近三個甲子的武學智慧。
但九層之臺,起於累土,這兩門武學,都有各自的淵源。
“九霄真經”所代表的陰陽並濟之道,徐行本就不陌生,又能以神魂出竅,上游青冥,領悟經中真意,採集“天罡正氣”的速度自然是極快。
至於“真武七截陣”中蘊含的真武法念、太極之道,徐行都不算陌生,上手並不困難。
徐行的超強領悟力,不只是來源於自己的精神境界,亦來自於過往經歷中,學習過的一切的武學。
在走過三個世界後,徐行越來越意識到,儘管所謂的世界背景、歷史時代不盡相同,但是其中武學卻永遠有共同處。
尤其是在涉及到精神、意境、氣勢等一系列玄妙存在的武功上,更是如此。
只要具備足夠的深厚底蘊,提前接觸過類似武學,就算是當前世界的神功絕學,徐行亦能輕鬆上手,便是這個原因。
這也是為何,道門武學固然高深莫測,徐行也不願改易道路。
因為對他這種行走諸天的旅者來說,只有具備超強適應性的武學根基,才能在每個世界中得到最多的收穫。
不過,徐行過往的一切積累,也只能幫他到這裡。
接下來勾連北方玄武七宿,牽引星力為己用,化身真武大帝這一步,便是徐行此前從未遇見過的關隘。
好在,雖然沒有一模一樣的經驗,但徐行終究是參詳過“斗轉星移”、“山河潛龍訣”。
最重要的,乃是他體內那一道,源於戰神殿星圖的浩大真氣,三者結合,徐行便能暫時用心神、真氣復現出漫天星空。
念及此處,徐行肉身中四萬八千個毛孔齊齊張開,陰陽二氣混同為一,形成一股有如周天星斗般,浩瀚無垠、蒼茫壯闊的氣機。
神魂亦睜開眼,拂袖垂落一片天罡正氣,兩種氣機相互交融,竟而在天柱峰頂端,衍生出一片燦然星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