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以北勢力錯綜龐雜,長江以南地區卻不一樣,這裡多為地方大族所自行整合的軍事力量。
這些軍隊的戰鬥力一般,為孫策開創江東霸業提供了堅定的基礎。
就在孫策以蠻霸手段蕩平江東時,焦仲卿則在劉勳麾下繼續擔任小吏,同時默默等候著為那個陸康報仇契機的到來。
劉勳是青州琅邪人,與曹操有舊。為袁術親信。
當然,劉勳是誰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搶了孫策到手的廬江太守,令孫策一直耿耿於懷。
很快又過了三年。
時間來到了建安三年(198年)。
這幾年同樣發生了許多大事。
首先是焦仲卿成親了。今年年中,焦仲卿遵循了母親的意思,娶了柳家村17歲的劉蘭芝為妻。
這件從八歲起就夢寐以求的大喜事,終於在他二十四歲這年,如願以償。
婚後,二人非常恩愛,比夢境中更恩愛十倍,焦仲卿雖然依舊決定為陸康守節,卻是沒有再愚蠢到連如花美眷在懷,連碰都不碰一下。
守節歸守節,人倫歸人倫,兩者不搭噶。
故主的仇要報,嬌俏可人的妻子也要睡,這不衝突。
由於焦仲卿的本事比夢境中更大,地位和收入更高,家裡的僕從也更多,再加上劉蘭芝很快就有了身孕,所以一開始,老母並未如夢境中那般,橫豎看劉蘭芝不順眼。
一家人倒也勉強算是和睦。
娶親之後,焦仲卿心裡也逐漸安定下來,一邊暗中聯絡江東那些被孫策誅殺者的餘眾,一邊若無其事做著廬江小吏。
時間很快又過去了一年。
到了建安四年。
這是焦仲卿期待已久的時間,許多事情都會在這一年集中爆發出來。
這一年,袁術敗亡。其從弟袁胤、女婿黃猗率其部曲奉術柩及妻子投奔劉勳於皖城。劉勳又俘虜了想要投奔孫策的張勳、楊弘等人。此時劉勳在江淮之間有很強的兵力,受到孫策的忌憚,於是孫策派使節特以卑下的言辭和財寶要求劉勳代為攻打上繚城,並“偽與勳好盟”。
劉勳相信孫策,更因收得財寶而十分高興,各人都來祝賀,唯劉曄則不感喜悅,認為上繚城不易攻下,若出兵,孫策必會乘虛襲其後,到時候”是將進屈於敵,退無所歸“,反對出兵。
但劉勳不聽,堅持出兵。而孫策果然從後乘虛襲擊劉勳,二度攻破廬江,盡獲袁術餘眾,實力急劇膨脹。
劉勳失敗後,北上投奔曹操,被任徵虜將軍,又拜為河內太守、平虜將軍、封華鄉侯。
當然,劉勳被封什麼官不重要。
一個失敗者不值得關注。
重要的是,孫策攻破廬江後,任李術為太守。
李術正是焦仲卿要等的人之一。
此時的焦仲卿依舊是廬江小吏。
這些年,無論廬江太守如何變換,他小吏的位子始終穩若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