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仲卿並不知道那個被他稱之為狂徒的孫策有多勇猛。
在夢境裡,恩公陸康被殺的時候,他才二十歲,只是個管內務的小吏,沒有機會上陣與孫策決一死戰。而且,當時的他既沒有膽量,也沒有武力能直攖其鋒。
所以,焦仲卿就理所當然的認為,今時今日文武雙全的自己,已經可以與那個人稱“江東小霸王”的狂徒孫策正面掰一掰手腕了。
此時已是中平五年,他命中的貴人陸康,已在中平三年奉詔來到廬江,擔任太守一職。
由於夢境中所演示的內容主要是以他成年後與劉蘭芝的感情線為主,涉及其他資訊的時候,對話和場景全都模糊不清,不可聽也不可見,就連最終如何“自掛在東南枝上”,都僅僅只有一個結果,而沒有詳細過程。
所以,焦仲卿並不清楚自己是何時何地與陸康相遇的,只隱約知道,大概在十八歲那年遇到陸康,得到後者的賞識,提拔。同時也對“自掛東南枝”這件事產生了強烈懷疑。
不過,此時距離“自掛東南枝”還有十一年時間,可以晚一些再推敲實情。
當前最重要的事,是與陸康相識。
於是十四歲的焦仲卿一邊在家鄉刻苦練武,結交朋友,提高自己的人脈,一邊默默等待著與陸康的“初次”相遇。
陸康是年62歲,是吳郡大族陸氏子弟,為人正直,忠於朝廷;德高望重,頗有長者之風,且善於治理地方;每到一地,皆政績顯著。
他擔任廬江太守後,很快便贏得了百姓的愛戴。
此前廬江郡出現盜賊黃穰等人,連結江夏等地的勢力,反上作亂,殺害官吏,聚眾十餘萬,攻陷廬江四個縣,割據為患。
陸康就任後,以雷霆之勢擊破了黃穰等人,其他殘餘賊寇也紛紛歸降。天子劉宏為表彰陸康的功績,加封為忠義將軍,令其永鎮廬江。
時間匆匆流逝,轉眼五年過去,已是初平四年(193年)。
帝王更迭,年號變換。
這一年,焦仲卿19歲,陸康68歲。
正如夢境中的預演那般,在一個陽光媚明的午後,無業小青年焦仲卿在自家村口遇到了廬江太守陸康,獲得了對方賞識,被拔為近差,成為其心腹。
不過有一點與夢境中不同。在夢境中,他只當了個府中小吏;
而在現實中,因為文采斐然,武力過人,他直接被陸康提拔為百戶長,後又提拔為千戶長,位居郡都尉之下,麾下統領一千士卒,負責維持廬江郡的治安。
這幾年間,天下紛亂不止,發生了許多大事。
首先是靈帝劉宏駕崩,少帝劉辮登基,
緊接著董卓入京,廢少帝立新君劉協,關東諸侯群起響應,起兵討伐董卓。
轟轟烈烈的諸侯討董持續了一年多,最終以都城西遷,董卓敗退,眾諸侯星流雲散而結束。
之後沒過多久,董卓身死,關中大亂,朝廷威信盡失,各地諸侯紛紛擁兵自重,搶奪地盤。
而廬江郡卻在太守陸康的治理下,一派安寧繁榮,百姓安居樂業,成為亂世中少有的安寧港灣之一。
但是,這樣的好日子並沒能堅持多久。
今年年中的時候,盤踞在南陽的袁術放棄了南陽,來到廬江郡隔壁的九江郡,屯重兵在九江郡郡治壽春,虎視豫徐楊三洲。
袁術一到九江,就擺出一幅天老大,地老二,他老三的架勢,對淮南周邊各洲郡虎視眈眈。
此時,恰逢徐州牧陶謙病危,徐州各大勢力暗流湧動,袁術也在壽春站穩了腳跟,開始將注意力盯在了徐州。
袁術在出兵徐州之前,以“軍中缺糧”為藉口,向陸康索要米三萬斛。
比舉名為索糧,實為逼迫陸康“站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