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人、市民、工廠主這些新的社會階層開始謀求與其財富匹配的話語權,世風開放,也讓朝廷越來越不好治理百姓。
程朱理學的衰落,意味著主張自由的心學,以及經世致用的實學的興起,思想界再次恢復了三足鼎立的狀態,而各種離經叛道的思想,也開始出現。
對於皇權來說,這些新事物的出現,已經開始對皇權的根基造成了可以看到的損害,因此,打算給變法開倒車的保守派反而在很多事件中屢屢得勢,變法派內部的齊王一系,亦是藉著這些事情給姜星火不斷地施壓。
可又能如何呢?
此時姜星火面臨的處境,與他前世的朱高熾是一樣的。
除了忍耐,別無他法。
朱高煦憤怒至極的時候,能在東宮脫口而出“再來一次玄武門”,可姜星火很清楚,這不可能。
朱棣不是李淵。
或者說,朱棣不是他的敵人。
姜星火對朱棣的感情很複雜,是朱棣改變了他這一世的軌跡,沒有朱棣的支援,就絕對不會有今天大明的這些改變,兩人固然互相利用,固然矛盾不斷,可十幾年走下來,再怎麼說,也不是非要到你死我活的境地。
而姜星火很清楚,這位永樂大帝,坐在那個位置上,同樣無奈。
如今“治隆唐宋、遠邁漢唐”的功業已經在望,變法固然不可逆,可變法對於皇權的隱患,也同樣逐漸顯露出來。
徐皇后去世多年,朱棣的精神狀態未見好轉,反而比姜星火還差,這段時間更是暴躁。
除了打壓,又能如何呢?
這種局面,或許只能持續到朱棣自然死亡,才能解脫。
下毒這種事情,足利義持有條件做,不代表朱高煦有條件做,畢竟大明的宮闈環境可不是明仙宗那個時代,現在在永樂朝,朱棣的飲食起居那都是嚴格把關絕對安全的。
況且,別看朱高煦嘴上喊得厲害,可真要讓他對感情最深的親爹下手,朱高煦肯定下不去手,所以朱高煦才念念不忘玄武門李世民玄武門之變後,可是把李淵作為太上皇好好地貢了起來,李淵罵他他問心有愧也不敢還嘴。
不過再怎麼說,現在的局勢雖然惡劣,但也沒到要冒著九死一生的風險進行兵變的份上。
或許對於朱高煦這個當局者來說,父皇實在是太過嚴厲,讓他感覺自己的太子之位馬上就要被擼掉了一樣,可實際上,從姜星火的角度出發,朱棣固然暴戾,但按照他前世的歷史經驗,只需要一個“忍”字訣就好了。
只要不兵變,朱棣,是不會廢太子的。
“嬸孃病故,我去意已決.是時候回敬亭山好好休息了。”
姜星火告訴了李景隆他的打算,嬸孃待他甚好,如母親一般,按照這個時代的禮數,姜星火完全有理由回去守孝,至於守多久,全看他打算避開現在永樂朝越卷越深的政治旋渦多久。
至於奪情,是不可能奪情的。
現在的大明經過了十多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了制度,考成法、士紳一體納糧、會計法、社會保障、改良教育.所有的變法改革都已經踏上了正軌,即使沒有姜星火的干預,只要順著原有軌道繼續發展下去,也不會走歪路了。
“這些年有遺憾嗎?”李景隆忽然問道。
姜星火忽然有些困了,看著昏黃的月色,想想這些年,真的做了好多事情,也沒有特別對不起誰,不算真的遺憾。
只是閉上眼睛的那一剎那,姜星火的腦海中忽然浮現出了一道倩影。
當年的事情,他在徐皇后病逝之後才知道,那時候本來要同遊江南,卻是徐輝祖拉著徐妙錦跪在中山王徐達的牌位前說了一席話,改變了徐妙錦的主意,而不是朱棣給了什麼壓力。
可錯過了,終究是錯過了。
人生總有遺憾,但都是自己選擇的路。
見姜星火沒回話,鼾聲漸起,李景隆揉了揉眉心,起身給他披上那副舊薄衾,箕坐於榻上,靜靜地看著熟睡的姜星火。
李景隆很清楚,姜星火的性格和他不一樣,他能今朝有酒今朝醉,姜星火不能,喝了這麼多酒,姜星火也無法排解愁緒。
痛苦,是姜星火的底色。
李景隆以手擊節,無聲地在心中哼唱著當年秦淮河上初相識時,姜星火賣他的那首詞。
“愛他明月好,憔悴也相關湔裙夢斷續應難。西風多少恨,吹不散眉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