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某個人猜測,水土不服,恐怕只是外因,如果說內因,那麼成國公連年征戰,身體和精神,恐怕都已經極度疲憊了.如今從北方到南方居住,也應該是有些不適應的,只是都被遮掩了起來,沒人看得出來,陛下不妨親自探望一番,若是確實有些端倪,換個將軍就是了,大明還缺能領兵的將才嗎?”
說到這裡,朱棣卻不由地想起來,今天晚上,本該是大宴勳臣,但成國公朱能,確實跟他請了病假,理由是偶感風寒。
這不由地讓朱棣擔心了起來。
朱能是他最看重的壯年將領,畢竟丘福已經是廉頗老矣了,雖然還有能力繼續上戰場,但如果不是沒得選,朱棣不會再折騰丘福了。
事實上,在姜星火前世的歷史裡,如果不是朱能徵安南途中病逝,那麼在永樂七年第一次北征漠北的領軍之人,絕不會是已經六十七歲的老將丘福,而如果不是丘福昏了頭導致全軍覆沒,朱棣也不至於無帥可用,御駕親征漠北。
所以,這其實是一個連鎖反應的關係。
比朱棣年紀還小的多的朱能不死,朱棣很多時候,都不用親征。
不過姜星火確實有一句話扎心了。
大明還缺能領兵的將才嗎?
大明不缺將才,缺帥才,或者嚴格一點說,缺朱棣信得過的帥才。
李景隆、徐輝祖、平安、盛庸,都是能獨當一面的帥才,但問題是,朱棣信不過啊!
後三者,現在都被朱棣扔到北邊,整頓邊防呢,而他們手下管理的中層將領都出身燕軍,兵源則是來自幾大塞王的護衛兵和邊軍衛所兵,朱棣顯然是留一手的。
老將鎮遠侯顧成也是帥才,現在負責準備對女真的作戰事務。
所以朱棣身邊能選擇的,只剩下了次一等的侯爵們。
但這些侯爵指揮幾萬軍隊可以,指揮二十萬明軍主力,這種大兵團作戰,還是缺乏經驗。
朱棣可不敢拿二十萬明軍主力給他們練手。
但朱棣忽然意識到了一個問題:“不對啊,朕直接問國師不就好了?”
朱棣直接向姜星火問道。
“在國師看到的未來裡,明軍是誰指揮的?”
“張輔。”姜星火給出了他的答案。
今年二十八歲的信安伯張輔嗎?
聽到這個答案,朱棣深深地蹙起了眉頭。
“容朕再想想吧。”
本來萬無一失的選帥人選,現在遇到了“一失”,朱棣也無法貿然做決定,所以暫時擱置了下來,打算親自看看成國公朱能的身體狀況,再做決定。
如今剛剛坐穩龍椅,朱棣自己肯定是不會輕動的,只能讓手下信得過的將領帶兵去徵安南。
在朱棣的心裡,未來要打的幾場仗,主帥人選都已經定下來了。
最終的削藩之戰,肯定是讓徐輝祖、平安、盛庸先去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