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笠原試圖招架,可僅僅是兵刃交接的一瞬間,小笠原就被朱高煦恐怖至極的力量打的直接從戰馬上極為誇張的倒飛了出去!
“噗嗤——!”
隨後,朱高煦的長槊在半空中捅穿了他的腰腹,又像是丟垃圾一樣,信手扔擲了出去,砸倒了兩名敵騎。
小笠原甚至連慘叫聲都發不出來,便墜落馬下,鮮血濺射得滿地都是,染紅了草坪和泥土,屍體摔在地上抽搐了幾下,漸漸失去了知覺。
朱高煦不屑地冷哼了一聲:“土雞瓦狗爾。”
隨後,便繼續率領四個百戶的明軍重騎繼續衝鋒。
明軍重甲騎兵不僅防禦能力無與倫比,殺傷力更是堪稱驚人,他們猶如猛虎撲入了羊群,一路橫掃而過,無情地收割著叛軍騎兵的生命!
這些叛軍騎兵根本抵擋不住這種碾壓式的衝鋒,許多騎兵甚至來不及拔刀,就倒在了馬蹄下!
明軍的重甲騎兵在戰場上縱橫睥睨,他們所過之處留下了一條血色的線路,叛軍騎兵則成排成排地倒伏下去。
“啊呀——!”
“砰——!”
“嘭嘭嘭嘭嘭嘭.!”
叛軍騎兵慘叫著紛紛墜落下來,後面的馬匹四蹄翻滾著,踐踏在敵軍屍體上,往往一踩就是一個血窟窿,連帶著胸腔一起凹陷進去。
眨眼間,白蓮教叛軍這支規模不大的騎兵,就被明軍重甲騎兵斬殺殆盡,只有幾個運氣好的,狼狽逃回了白蓮教的陣型中。
明軍重甲騎兵跟西夏“鐵鷂子”、金國“鐵浮屠”不同的是,宋元以來軍事理念的變化,尤其是蒙古人的軍事革新,讓重騎兵和輕騎兵的界限不再那麼明顯,當下的明軍重甲騎兵,無論是人還是馬,部分地方是以棉甲和皮甲來代替鋼製扎甲的.因此,在尚有餘力且不需要掉頭的情況下,明軍重甲騎兵還可以做到勢頭稍緩的二次衝鋒,雖然這種二次衝鋒很有可能讓他們陷入到敵軍步兵的人海之中,如陷泥沼一般無法自拔,但朱高煦還是選擇這麼做了。
只見朱高煦率部擊潰敵軍騎兵後,沒有絲毫停留,他勒住韁繩,控制著胯下駿馬緩慢地轉了小彎,接著一抖韁繩,再度加速朝前衝去!
他身後的明軍騎兵們跟著疾馳,猶若一條黑色洪流一樣,勢要將白蓮教叛軍徹底碾碎!
他們有著默契配合和嫻熟的技戰術,只管跟著主將的指令衝鋒陷陣,把敵人撕碎,砍斷、踩爛!
在馬蹄踐踏地面發出“砰”“砰”的悶響時,每個明軍重騎都會揮動起長矛和大刀,狠命撞擊白蓮教叛軍的人牆,在他們兇狠撲來之際,白蓮教的叛軍也只好拼盡全力抵抗。
“砰——嘭——”
明軍重騎的馬槊如同驚雷般戳過來,一杆杆馬槊捅破白蓮教叛軍士卒的胸膛!
“噗噗噗!”
明軍重騎們揮舞著馬槊、長矛與大刀,如煉獄中爬出的惡鬼般橫掃四周,將敵人的腦袋切成兩片!
他們不僅兇殘暴虐,還非常善於使用長杆武器,他們不需要任何輔助兵種,也不必擔心被敵人圍毆,他們就這麼衝到人堆裡,奮勇廝殺、所向睥睨!
明軍重騎們的刀槍砍在極度缺乏甲冑的白蓮教士卒身上,敵人根本無法抵擋,捱到就死,一時間血花四濺,慘叫連連!
整個明軍重騎的衝鋒陣列中,除了馬蹄聲外就是金屬碰撞的聲音,鮮血噴湧、斷肢飛舞,血腥味瀰漫在空氣中……
明軍重騎策馬衝殺越陷越深,卻依舊無所畏懼,失去主武器後便揮起刀、劍、骨朵繼續殺戮,在混亂的戰場裡,竟是無人能擋!
而對於白蓮教叛軍的步卒來說,這簡直就是噩夢,無處閃避!
在他們兇狠撲來之際,就好比一座移動的鋼鐵城池,又像是一群從地獄裡爬回來的惡鬼,叛軍中很多人被嚇得魂飛魄散。
他們雖然知道明軍非常強大、非常難對付,也早就做好了“心理準備”,卻沒想到對方的重甲騎兵竟如此厲害。
在他們兇狠撲來之際,白蓮教叛軍的弓弩箭矢紛紛向他們傾瀉。
但是,明軍重甲騎兵卻幾乎絲毫無損,他們身披厚重的甲冑,弓箭根本不足以對他們構成威脅,哪怕表面射成了刺蝟,內裡卻依舊毫髮無損,他們甚至在馬背上彎曲了膝蓋和腰胯,繼續像是屠夫一樣收割著白蓮教叛軍的性命。
這些悍勇的鐵疙瘩,根本不怕傷痛,就連受傷了掉下馬來也依舊不畏懼死亡,極個別的騎士哪怕是倒在地上受甲冑所累起不來身,只要敵人無法攻擊到他們的眼窩、腋下,便依舊可以抽出腰刀嗷嚎猛攻!
這樣的戰鬥意志,令這些白蓮教叛軍感到無比震撼!
在重騎兵的協助下,明軍的攻擊節奏瞬間就加快了,右翼的銃刀陣線猶如洪流一般滾滾而去。
而作為明軍最後的預備隊,那八百火銃手組成的方陣,則繼續保持著嚴格的隊形,跟著朱高煦重騎兵的前進軌跡向前小步行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