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怕就是無生老母來了,在這一炮真實物理傷害面前,都抵擋不住吧?!
要知道,在大航海時代開啟以前,華夏的火藥技術和鑄炮技術不說是世界領先水準,也絕對沒有落後太多,不存在版本代差。
因此白天宇從年少時就見識過元軍數千斤重的石炮,到了跟著紅巾軍大起義的時候,也見過元末亂世時陳友諒使用的鐵炮,但無論是哪種,甚至說大明建國後發展使用的重炮,都是不能快速機動的。
而且以前大明就有很多的火銃,然而白天宇認知裡的火銃,也就是尚未被火繩銃取代的原始火銃,其所需要的材料標準以及工藝水準往往都不達標,良品率也極為低下。
按照黑衣人的敘述,明軍手裡拿的應該是威力巨大的火炮,至少也跟以前的三千斤大將軍炮威力相同,但重量絕對不會特別重,因為有人看到明軍用四匹戰馬就做到了平坦石板路面上的火炮快速機動。
白天宇沉吟片刻,最終只想到一種可能性:「明軍或許掌握著某種製作火炮的秘法,否則絕對不可能擁有這種威力又大,機動又快的新式武器。」「姜星火。」
老人的目光看向了遠方的上海縣衙。「這也是你做到的嗎?」
頓了頓,黑衣人又補充了一句:「另外,那名潰逃的教徒還說過這支明軍的火銃並非一次性的發射,而是每隔一段時間,他們就能夠射出一枚彈丸。」
「根據屬下的推斷,明軍不僅僅是佇列的戰術優勢,而且發射速度比原來的火銃也快得多,甚至可以說是天壤之別!還有人看到明軍有一種類似短刀的兵器,可以讓士卒們隨身攜帶與火銃配合使用,到了近戰的時候就跟長槍一般......所以教中勇士的衝鋒,哪怕是衝到了明軍陣前,也無法突破槍林的阻隔。」
「如若如此,那就更麻煩了。」
白天宇怔然片刻,搖搖頭嘆息道。
黑袍人遲疑了一下,試探著詢問道:「教主,您是否考慮過放棄正面對抗明軍?」
「放棄?」
老人冷笑一聲:「本座從小便在江湖上行走廝混,自紅巾軍大起義至今,縱橫江湖多少年?豈會這般輕言放棄?怎麼,你被姜星火打怕了?」黑袍人不敢說話。
「之前埋下的棋子不要浪費,明日護送本座走那條路線出城。」
言畢,白天宇便轉身走向青樓內的一處密室,吩咐道:「立刻派出一組刑堂暗衛,前去處決左護法牛真。」
黑袍人點了點頭這是白蓮教的規矩,教規不可辱,牛真葬送教中精銳,自當明正典刑。
更何況,以教主這般心狠手辣,又怎麼可能不把重大行動失敗的責任找個合適的替罪羊呢?
誰是合適的替罪羊?
除了直接負責指揮戰鬥,且地位足夠高的牛真,還能有誰?「記住,務必要快!不得拖泥帶水!」
黑袍人拱手應諾道:「屬下遵命!」
街道上的兵戈聲已然停息,夜色籠罩下的上海城,顯得格外寂靜。在縣衙內,兩位身穿官袍的男子正坐在桌旁飲茶。
「知府大人,下官聽說這新式火銃、火炮,都是國師親自指點內廷兵仗局和工部兵器局的工匠製造出來的?」
上海縣知縣張守約試探著問道。
「自是如此,工部的孫主事與本官說過此事,實乃千真萬確。」松江知府黃子威今夜興致頗高,笑吟吟地答道。
「國師可真是天縱之才。」
張守約由衷感嘆了一句,旋即話鋒一轉:「知府大人,下官與您共事過年,曉得您的難處,做什麼事情都要被士紳們掣肘......如今國師大人一來,您可算是可以大展拳腳了!」
黃子威放下了茶杯,看著眼前其實跟他交情並不深,或者說更向士紳們靠攏的上海知縣,頗有些意味深長的意思。
「這些話,是你來跟我說的?」
「上海縣數十萬百姓,皆是這般想的。」
黃子威笑了笑,什麼百姓是這麼想的,怕是本地計程車紳,要張守約來委婉地表個態吧。
「大展拳腳,本官也是朝廷伸出來的拳腳,國師讓本官打哪,自然就得打哪。」
「國師不會對自己人出手的。」張守約陪著笑道。
黃子威敲了敲茶杯,幾乎不再掩飾:「守法士紳才是自己人。」「下官明白,明白!」張守約連連道。
不過話雖說的露骨,但眼見黃知府沒有拿捏的意思,張守約的心裡倒是鬆了口氣。
國師前幾日剛來此地的時候,本地士紳可稱不上合作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