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重,便是說假如姜星火的點撥起效果了,對方真的是鄭和,而且真的帶回了土豆玉米紅薯,那麼工業革命,才算有了最重要的基礎。
只有擁有足夠的糧食,才能保證把農民從土地中解放出來的同時,不至於造成國家因缺糧產生的種種動盪。
高度發達的農業,才是發展工業的基礎。
而土豆玉米紅薯這三件套,在填飽肚子上面到底有多大的作用,其實並不需要多說。
只說姜星火“盛世饑民”的那一世,也就是“我大清”潛龍末年。
不算太上皇時期,潛龍帝在位共六十年,而“我大清”嗷嗷待哺的子民數量,正是從這個時期開始呈現爆發式的增長的。
潛龍六年,華夏人口一點四三億人,潛龍五十八年,姜星火穿越之時,華夏人口已有三億人之多!
翻了整整一倍!
不過是幾十年的光景。
明清時期是華夏曆史上自然災害非常頻繁和嚴重的時期,這對於幾乎靠天吃飯的古代農業來說顯然不是好事,這一時期人口高速增長的原因就是土豆玉米紅薯的引進。
而鄭和,自然也明白農業糧食產量對於大明帝國的重要性。
如果真有畝產上千斤的高產農作物,那麼論起農業增收效果來,可比自己辛辛苦苦地去萬里石塘,吭哧吭哧地挖鳥糞來的快多了!
於是鄭和連聲追問道。
“那我大明豈不是可以向東橫穿據而有之?”
姜星火看了一眼這位有些激動的獄友,不由地有些感慨。
還真是對大明很有歸屬感呢這都被下詔獄了,還琢磨著怎麼給大明開疆擴土。
所以,這麼激動,伱就是鄭和吧?
不過姜星火還是搖了搖頭,說道:“你想多了。”
鄭和託著長髯一時不知自己錯在哪。
這邊是因為之前講洋流的那節課,是張天師和李景隆他們聽的,鄭和那時候還在泉州監督造船呢。
嗯,也可能是在海上剿滅倭寇。
姜星火緩緩說道:“雖然我之前講課的時候提到過,但是現在的航海技術條件,往東跨過太平洋的難度更大,遠不如向西繞過非洲,再橫穿大西洋來的簡單.向西這條路,沿途補給點更多,而且除了橫穿大西洋,其他都可以沿著海岸線航行,更加安全便捷不易迷路。”
“當然了,不管如何安全便捷不易迷路,按照正常的歷史發展趨勢,大明與這塊新大陸無緣便是了。”
“為何?”
聽了姜星火這話,鄭和深深蹙眉,感到大惑不解。
這條海路,看起來確實不難走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