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時代,人吃人的社會!
正如姜星火在講血酬定律的時候所說,封建國家的管理,就是研究如何更好地吃人的過程!
因此,對這些士紳階層出來的官吏動手整治,肯定是造福百姓的,這一點毋庸置疑。
只要能真的用姜星火這套結合了公共管理學改良的考成法,來考核官吏,讓官老爺、吏大爺們自己內捲起來,那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就是天大的好事。
很多在過去根本不可能得到解決的難題,實施了考成法,都能得到解決。
這一點,絕非是姜星火拍腦袋臆想,而是在歷史上張居正實施考成法後,有無數文人墨客在筆記和書籍中記載下來的社會風氣變化。
可惜,張居正十年之功,最後毀於一旦。
其他變法大多都被申時行保留了下來,但唯獨考成法,卷的受不了的官老爺們,堅決不肯繼續執行下去。
不過還是那句話,是時候苦一苦官老爺們了!
“因此,為了避免考成法設計需要達到的目標過低或者過高,亦或是偏離主責主業,就需要這個切實可行的方法來校正。”
說罷,姜星火用粗樹枝在地上寫到。
“優,即內部優勢,也就是說,在官吏體系內的國家或地方管理中,有哪些是便於該部門或該官吏達成考成目標的?譬如我們以剛才講過的臺諫系統為例,御史有哪些內部優勢,來達成每年若干次的有效諫言或有效彈劾?”
姜星火望向了三人,顯然,是在引導他們思考,考成法究竟是如何執行的。
也不待其他人來說,朱棣沉吟片刻後答道:“御史可風聞奏事,因此能大膽地暢所欲言。”
姜星火點點頭,記下來對方說的這點,‘暢所欲言’。
隨後,姜星火繼續說道:“劣,即內部劣勢,還以臺諫系統為例,對於‘達成每年若干次的有效諫言或有效彈劾’這個考成目標,想想臺諫系統有什麼內部劣勢?”
“內部劣勢.”
朱棣想了想,倒是真的想出來一個:“這群御史,常常聯結鄉黨,且為上位者所驅使,稍有不慎,所謂有效諫言與有效彈劾,就會成為黨同伐異的工具。”
姜星火沒有評價,而是接著記錄下了‘黨同伐異’。
“危,即外部危險。你們覺得對於臺諫系統‘達成每年若干次的有效諫言或有效彈劾’這個考成目標來說,有什麼外部危險?”
朱高煦嘴巴根本不把門:“錦衣緹騎。”
朱棣本欲開口,最後卻也無聲。
錦衣衛,確實是臺諫系統最大的外部危險所在。
姜星火最後問道:“機,即外部機遇,對於.有什麼外部機遇?”
父子兩人的境遇有些微妙。
朱高煦這次把嘴把住了門,因為他忽然意識到,自己脫口欲出的話,其實對自己非常不利。
朱高煦想說,國家發生大事,那麼御史們自然就可以完成有效諫言或有效彈劾的業績了。
什麼大事?眼下還有比立儲之爭吵得更兇的大事嗎?
但這話,無論如何,朱高煦本人都是不能說出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