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先生覺得應該如何改進?”朱高煦新奇問道。
“三環外交。”
姜星火乾脆說道。
當然了,此三環外交非彼三環外交,邱胖子那是大英帝國落日餘暉,撐不住日不落帝國的架子,才會選擇戰略收縮。
而姜星火提出的改進意見,則是基於大明的現實需要,相當於劃分親疏。
嗯,形象的說,就是標定不同等級的勢力範圍。
其實這種現實需要,僅僅聽對方說了一遍十五個不徵之國的朝貢情況,就能劃分出來了。
“第一環,也就是核心環,自然是離大明最近的安南(今越南北部)、李氏朝鮮、日本、大小琉球。”
“這些國家也是受華夏文化影響最大的,出於現實國家利益的考量,大明應該全部進行佔領或深度控制。”
朱高煦對打仗這件事,充滿了濃厚的興趣。
眼下靖難之役結束,國內顯然沒有仗可以打了,而想要打仗,就只能看向外面。
除了打蒙古,自然就是打周邊的這些國家。
但《皇明祖訓》裡偏偏說了,“恐後世子孫,倚中國富強,貪一時戰功,無故興兵,致傷人命,切記不可”,朱元璋話擺在這了,除非是有金山銀山那種利益,否則也是不太好出兵征伐的。
所以,朱高煦其實很期待姜先生能說出點讓他父皇聽了,就能接著有仗打的事情。
“譬如朝鮮,在元朝的時候就是徵東行省,大明只要想打,就按朝鮮那種一觸即潰的戰鬥力,定是能打下來的,而且只要重用本地人,統治起來也不難。”
“日本.之前已經說了。”
“琉球,人家國王王子怕是都巴不得合併進入大明,來南京享福。”
聞言,朱高煦點點頭,這倒是真的,這些國家的王子們賴在南京太學就說什麼都不肯回去了,大明可比琉球群島繁華富庶多了,對他們來說就跟天堂沒什麼區別。
“安南的話,北部紅河三角洲還不錯,其他的地方文化差異太大,恐怕難以統治,最好的辦法是迫其割地,失去了紅河三角洲這塊膏腴之地,安南自然不可能對大明造成威脅。”
姜星火略微停頓,繼續說道。
“第二環,則是真臘國、暹羅國、占城國、渤泥國(汶萊、湓亨國(今馬來半島,再加上呂宋,這些地方,是大明需要對其有較強影響力,因為他們就像是口袋一樣,保護著大明的萬里石塘海域,以及通往西方的航線。”
“這些國家,必須有大明的駐軍和大使館,需要為大明提供船舶維修、水果蔬菜糧食補給,以及必要的其他補充。”
“根據我們這節課所說的海權論,這第二環,便是大明艦隊的後花園,是斷然不能容他人染指的。”
鄭和與朱高煦聽了連連點頭,確實是這個道理。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
“第三環,則是蘇門答剌(今蘇門答臘島八昔、西洋國(今科羅曼德爾海岸、爪窪國(今爪哇島、湓亨國(今馬來半島、白花國(今蘇門答臘島西北部、三弗齊國(今蘇門答臘島巨港,再加上錫蘭國,這些則是大明本土影響力的極限範圍,也是拱衛大明海權的海上邊界。”
“同樣,這些國家即便沒有大明大使館,也需要有大明領事館,亦或是某個大使或領事,兼任附近幾個國家的外交事務,大明應該對其有基本的軍事威懾。”
“伱們可以試想一下,若是朝貢體系改成這樣層次分明,能夠清晰地劃分出大明核心利益、主要利益、邊緣利益的三環,是否就清晰多了?而同樣,三環也遠非極限,在這以後,如果大明能夠走出傳統世界的侷限,那麼必然會發現,外面還有更大的世界在等待著大明的開拓與掠奪。”
“到時候,說不定就是四環、五環了。”
聽聞姜星火此言,兩人不由地有些悠然神往。
萬里海疆之外,還有多麼廣袤的世界在等待著大明探索?
如此想來,侷限於華夏傳統的一隅之地勾心鬥角,反倒有些小家子氣了起來。
姜星火見兩人神情,自然曉得對海外世界好奇的種子,已然在兩人心頭種下。
“好了,以上這些就是《國運論》第三卷,關於陸權論、海權論、地緣政治和外交關係的全部內容。”
姜星火拍了拍手。
“下課。”
PS:月底有月票的求求~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