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為漢土,漢土之民,皆沐漢化。”
“縱去國十萬裡,敢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
“下課。”
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
“壯哉!”
顧成說話時目光炯炯,充滿鬥志。
作為一代名將,哪怕歲數大了,身體也有各種小毛病,但心中卻始終燃燒著熊熊烈焰。
朱棣和顧成對視一眼,一老一壯兩位軍人都看到了彼此眼中的欣賞、激動與熱血沸騰。
作為開國功臣的顧成是大明朝當之無愧的第一代將星,而朱棣則是大明第二代最強的統帥,也是最為接近唐太宗模板的人。
顧成現在已經年過七十高齡,但還堅守著自己職責,為國家效力。
在數十年前,顧成曾追隨大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親手將元朝打敗,將蒙古蠻夷趕出中原,如今,他就要重新披掛上陣,返回北疆率領大軍抹殺女真,為大明掃除後患。
姜星火的這套理論,徹底引起了他們的共情。
作為一個軍人,開疆擴土讓大明遠邁漢唐,使他們榮耀所在。
作為一個漢人,讓漢人永遠不再遭受屈辱,是他們畢生所求。
正是因為經歷過被異族入侵、凌辱,他們才明白,漢人自己強大起來,到底有多重要。
而一個強大的漢人民族國家,就必須有持續的軍功勳貴造血能力!
否則,便會如姜星火所說那般,不過幾代人的時間,便會淪落到文恬武嬉的境地。
而海洋,無疑是比陸地更加能獲得更多財富、緩解人地矛盾、培養軍功勳貴的方向!
顧成開口道:“不過陛下,容老臣說一句您不愛聽的。”
朱棣沉聲道:“顧老將軍請講。”
“大明想要完成戰略轉型,由陸地轉向海洋,老臣認為沒有問題。”
“畢竟,蒙古人的衰落是必然的,而蒙古高原也確實如姜星火所說,註定了無法徹底消滅遊牧民族。”
“而下西洋,則不僅可以獲取高額的貿易利益,還可以持續性地培養新的軍功勳貴。”
“老臣作為太祖高皇帝親衛時,有一次太祖高皇帝便曾經對老臣說過,大明決不能走南宋的老路!”
“皇帝至高無上,左邊把著文官,右邊握著武臣,決不能失去平衡!”
“而向海洋培養新的軍功勳貴,第一仗就是日本。”
“日本這一仗必須打,也必須打的漂亮,老臣建議,陛下應該多選擇青年的大明第三代將領,無論是張玉之子張輔,還是二皇子,都應該派上去歷練.從來都沒有雛鷹躲避在羽翼下能成長為雄鷹的道理。”
顧成眉頭緊鎖,目光閃爍:“但有一點陛下一定要注意,那就是海戰絕不同於陸戰,大明自開國以來,最大規模的水戰也只是跟陳友諒打的鄱陽湖之戰,嚴格的來說,算是水戰而不是海戰,換句話說就是大明沒有半點大規模海戰的經驗。”
“因此,日本的各方面情報,包括軍隊有多少艦船、有多少兵力、訓練如何、裝備如何、輜重如何,各地政治勢力如何分佈、互相間關係如何、土地人口如何.都需要曹國公出使的時候探查清楚,這一點,曹國公的任務非常艱鉅。”
“可是,老臣對於曹國公的能力,秉持著懷疑態度!”
顧成臉色凝重地說道。
雖然說大明的國力軍力遠超日本。
可在顧成這位性格忠謹的總參謀長這裡,凡是都是情報越多越好。
但是曹國公李景隆,真的是能完成這個艱鉅的任務麼?
朱棣目光深邃,他看著牆壁說道。
“朕會親自去南京碼頭迎接載譽而歸的曹國公。”
“到時候不論功成與否,朕心中與曹國公的種種芥蒂,一筆勾銷。”
朱高熾莫名地打了個哆嗦。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