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不過教練制定的戰術再好,上場的人勾心鬥角執行不出來也沒用,都指著最後時刻攤手甩鍋靠隊友,能贏才有鬼了。
密室中幾個大明帝國的高層決策者,思來想去,也沒什麼新主意。
最後得出的結論還是老一套,控制不了就羈縻,能控制的就分而治之,敢炸刺的就拍死。
“輸出價值觀。”
姜星火給出了截然不同的、嶄新的解題思路。
“姜先生,輸出價值觀是什麼意思?”朱高煦疑惑問道。
“簡單說一下,不浪費時間深入闡述。”
姜星火開口道:“我認為人的思想觀念,主要是由三個觀點構成的,也就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世界觀就是如何看待這個世界,現在的絕大多數百姓,眼裡的世界只有自己的村落,甚至隔壁的村落,對於一些愚昧的百姓來說都是完全不同的世界,所以他們即看不到他們眼裡世界以外的世界,譬如外面的鎮子、城池,更看不到整個大明,遑論大明以外的世界了.也就是說,普通百姓的世界觀,就是由村落裡基於血緣關係宗法制和農耕習俗塑造出來的,比如在村落這個小世界裡要如何如何。”
“人生觀則是指一個人如何看待他/她的一生,或者說這一生該怎麼度過,大部分百姓沒時間思考這些問題,因為繁忙的農耕勞作使他們身體疲憊不堪,精神也隨之乏味,所以大部分的百姓人生觀就是老婆孩子熱炕頭或者相夫教子,按照大多數人的一生去過自己的一生。當然,對於接受過教育的人來說自然是努力向上爬,然後光宗耀祖或者建功立業之類的。”
“至於價值觀,則是人認定事物價值、辯定是非的觀念,換句話說,那就是我覺得這件事是否有價值,這件事是對是錯。價值觀對人做出抉擇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在同樣的條件下,不同價值觀的人,面對一件事往往會做出截然相反的抉擇譬如有的人願意為大義而死,有的人覺得簡直有病,這便是有的人認為‘大義’是有價值的,‘捨生取義’是對的。”
聽完姜星火簡單直白的闡釋,李景隆若有所思地說道。
“也就是說一個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其實是基於他的生長環境和受教育程度所決定的,而價值觀,對於人做選擇有重要影響,其一是覺得某件事物是否有價值,其二是覺得做某件事是對是錯?”
“就是如此。”
“那按照姜先生的話說,大明要向海外人口輸出的,就是最後一個‘價值觀’?”朱高煦繼而問道。
姜星火點頭道:“因為一個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隨著成長的環境和受教育的程度很容易定型,到了成年後就很難改變,而價值觀不同,價值觀是可以被後天改變的,尤其是‘有利益導向的價值觀’,很容易扭曲替代原本的價值觀,把人帶到新路上。”
“姜郎,不妨展開說說什麼叫做‘有利益導向的價值觀’,我們不會覺得浪費時間。”李景隆說道。
隔壁密室裡的幾人,此時也豎起了耳朵。
他們都很敏感地意識到,這就是如何避免蒙古人覆轍,如何能有效治理大明海外人口的關鍵所在。
“有利益導向的價值觀,指的就是大明輸出的價值觀,會讓他覺得,按照大明輸出的這一套價值觀進行價值和對錯判斷,給他‘可能’帶來的利益,遠高於他原本秉承的價值觀。”
“能舉個栗子嗎?”李景隆問道。
“可以,拿剛剛講過的日本人舉例吧。”姜星火想了想後說道,“比方說,原本一個日本人,他的價值觀就是為大名盡忠是有價值的、遵循集體是有價值的、追隨強者變強自己是有價值的等等。”
朱高煦和李景隆點了點頭,之前已經講過,地理環境確實塑造了日本人的這些精神特質。
“那麼如果大明的輸出價值觀在一部分上與日本人原本的價值觀衝突,但卻又實實在在地能帶來物質和精神利益,只要是個正常人,都會在長時間的宣傳中,潛移默化地接受這種能給他帶來更大利益的新價值觀。”
“譬如,如果大明統治了日本,大明宣傳人與人是平等的,人身依附不合法,百姓只需要也唯一需要對皇帝盡忠,那麼你們猜猜會有什麼後果?”
李景隆想了想說道:“總有人不願意依附原來的主人,只是迫於無奈或者沒有其他出路,若是被這麼灌輸,有人挑頭解除人身依附,其他人想必也會動搖畢竟,除了少數人,大多數人還是願意活得自在一些,前提是他們的生活條件不變或者變得更好而不是變得更差。”
“再譬如,大明宣傳人應當有自己自由選擇的權力,不應當事事遵循集體,可以自己選擇去哪個海外殖民地,可以選擇自己去哪個城池做工,而不是被束縛在原本集體的土地上,再猜猜會有什麼後果?”
朱高煦乾脆說道:“那自然是怎麼痛快怎麼來,只要風潮漸起,越來越多的日本人就會變得沒那麼願意受集體的約束。”
“再再譬如,大明宣傳大明雖然是以漢民族為主導的民族國家,但卻接受四夷漢化後加入,當然了,這有一套嚴格的稽核流程,必須是有一技之長、且為大明連續創造價值、且認同大明價值觀的海外夷人,才可以被視為漢化後的大明子民。那你們再猜猜,會有什麼後果?”
兩人異口同聲:“渴望加入大明!”
“便是如此,明白了嗎?”
姜星火笑道:“這種價值觀的更替,會讓他從內心深處認可自己是個大明人,從而想要努力成為大明人,這也就是海外戶口權的核心利益所在。”
“而這個前提就在於,在他看來,大明一定要比原來的國家更強大、更富饒、更文明,能給他帶來更大的利益,這種利益不侷限於金錢財富,而是包括了身份地位、心理優越感等等一個夷人成為了大明子民,在身份地位上他就是比原先的同胞高人一等,他就是會有心理上的優越感。”
事實上,思想殖民才是殖民的最高境界,武力征服不過是一個開端罷了。
這也是為什麼,一個嚶國老太太去世,能讓全世界數以千萬計的前殖民地人民,包括天竺、杭康等等現在頗為發達、人均受教育程度較高的地區,都為此痛哭流涕。
精神世界價值觀的某個木雕泥塑碎裂了。
這也是唯一能解決蒙古人那種粗暴的武力征服後遺症的辦法。
“這才是漢宣帝定胡碑文的最好應用。”
姜星火輕聲念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