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到達雒陽城下一天之後,他發現此事可能沒那
麼簡單,因為即便唐軍軍紀嚴整,周邊村鎮的百姓還是都跑了,要麼跑進城裡,要麼跑到深山中去,連觀望的都沒有。根本沒有喜迎王師的半分模樣,而是畏唐軍如虎狼。
王鐔騎著馬,巡視大營,所到之處將士們備受鼓舞,高呼聖上,也有人喊萬歲;王鐔來不及去深究了,而是憂心忡忡地問身邊跟著的張耘菽道:「跑進雒陽城的百姓多嗎?」
張耘菽翻了翻手頭的檔案,說道:「回稟聖上,很多,我們大軍到時城外還丟棄大量牛羊傢俬,都是百姓怕來不及進城丟下的,遍野都是。」
「這不正好,咱們大軍讓他們嚇破了膽!」王栩很激動,自從上次大戰贏了之後,自己這年輕的護衛長一下子牛起來了。
王鐔卻不樂觀,說道:「給你們講個歷史上的故事。」
眾將紛紛看過來,只聽王鐔說道:「秦朝末年,權臣篡政,搞得民不聊生,百姓窮苦沒法過日子,各地紛紛揭竿起義,當時全國各地義軍眾多。
其中有兩個小故事,當時荊州牧率軍進攻綠林軍,戰敗被俘,結果農民軍只殺了州牧隨從,卻放了州牧。
同年還有朝中官員去豫州路上被俘虜,但農民軍也沒殺他,還把他送到縣城,二者之間有一段對話,官員問百姓:「你們為何造反」,百姓回答:「因為貧窮」。」
他說罷,王栩等幾個沒什麼心思的人都大笑起來。
蒙穹、王潭等人則在深思什麼。
王鐔嘆氣,說道:「人心向背就是這樣的,我的故事有兩個意思。」
「第一,普通百姓不懂那麼多大道理,誰讓他們日子能過好,他們就選擇擁護誰。」還有一段他只在心裡想,沒敢說出來,怕影響軍心。
這時候從,雒陽歸屬豫國已過去了上百年,秦末以來天下飽經戰禍,而雒陽及其周邊地區在豫國庇護之下,百姓已經過了上百年的安穩日子,有時豫國從雒陽出兵也是主動往西打,戰爭都是在別國土地上打的,被掠奪蹂躪的是別國百姓,雒陽反而安全。
這就跟漢武之後漢朝的戰爭一樣,無論輸贏都是到別國的地盤上去打的,遭殃的是別國百姓。
加之朱海這個河南郡守在豫國被稱為「富民郡守」,可想而知他治理雒陽時做了什麼。
上百年的和平,對於亂世來說非常難得。
王鐔最怕的是這造成一個嚴重後果,短期內,在雒陽可能豫國比他們更得人心,他們反被視為侵略者。
附近百姓一見唐軍來紛紛往山裡跑,往城裡跑,連展現軍紀贏取民心的機會都沒給他。
「第二,我也十分感慨。
百姓即便到了活不下去的地步,揭竿而起,依舊不想殺害朝廷官員,至少說明大秦王朝在當時的天下人心中不可撼動,普通百姓也心嚮往之,連被逼揭竿而起的人還記得自己是秦朝子民。咱們還有機會恢復那樣的榮光嗎,誰還記得大秦?」
說到這個問題,大家都沒說話,這點其實是王鐔最感慨的,如今的天下已經沒有那樣的凝聚力,除了大雍皇族還自稱是秦王朝的繼承者,分崩離析也成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