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說“半君”和“君”並不完全一樣,但現在李二陛下已經死了,所謂的“半君”自然和“君”也就相差不大了。
見孔穎達久久不語,李大亮趁熱打鐵,繼續道:“另外,大夥想想,晉王對大夥有何恩義?立齊王為帝有什麼不好的?大家何必死抱著晉王不放?”
李佑看出了便宜,趕緊道:“蒼天在上后土在下,本王在此立誓,我若為帝,原來與孤王有仇怨者,既往不咎。不僅如此,群臣盡皆官升一級!如違此誓,天誅地滅!”
若是李治在這,當然不怕這個,大家爭相出價唄,你升一級,我就能升兩級。但問題是,李治現在還被關著呢,他不開口,其他人若是代替他許諾,那效果可就大打折扣了。
李佑的話音一落,不少人看他的目光開始熱切起來。
還是那句話,都是陛下的兒子,差不多的情況,立誰不是立呀?
至於說李佑的人品不好?
李二陛下弒兄殺弟逼老父讓位,最後李淵還死的不明不白的,論起私德來,他又比李佑強到哪去了?
這也並不妨礙他當一個好皇帝呀!
左右是帝王家事,咱們硬頂著幹啥?還是官升一級落袋為安吧!
於是乎,人們開始竊竊私語,討論李佑繼承皇位的可能性。
眼睜睜地看著局勢開始逆轉,郭業知道不能再等下去了。
他高聲道:“諸位,不要被李大亮所欺騙!雖然沒有證據,但大家心裡都明白,陛下被囚,恐怕和陰皇后和齊王逃不脫關係。現在陛下屍骨未寒,難道大家就要把害他的人推上皇位嗎?”
說到這裡,他猛然間抽出了腰間的寶劍,往地上劃了一條線,道:“事到如今,咱啥也不說了。以此線為界擁護齊王為帝者,往左邊站。擁護晉王為帝者,請站右邊。”
這就是逼大夥站隊了。
人們都知道,這種情況下可容不得含糊。
保持中立也不是不行,但你得有保持中立的資格。比如說李靖,比如已死的秦瓊,那是國家棟梁,無論誰登基,都用得著他們,自然可以中立。
但大部分人就沒那麼重要了,現在中立,新君登基之後,肯定得被趕回家吃老米。遇到暴虐的君主,說不定還得被羅織罪名抄家滅族。跟選錯了邊的結果差不多。
於是乎,郭業的話音一落,群臣就亂成了一團。最終一清點,支援兩位王爺的人數是半斤八兩,一半對一半!
當然了,支援太子的重臣還是要多一些,齊王這邊有名有號的大臣不過是薛萬徹、張亮、韋挺、許敬宗等聊聊數人。
對於這個結果,李大亮是喜出望外——在取得大臣的支援上,雙方沒有質的差別,後面剩下也只有武力解決了。
他手持寶劍指著支援李治的人群道:“眾將士,聽我的命令,殺光這幫亂臣賊子!誰出的力多,齊王定當不吝封賞!封妻廕子就在眼前,大家隨我衝!”
長孫師也高聲道:“晉王才是真命天子,大家殺李大亮迎晉王,兄弟們隨我博這份擁立之功!”
負責九連殿守衛的甲士們也分為了兩派,一派以李大亮為首,一派以長孫師為尊。
雙方劍拔弩張,一場大戰就在眼前!
“諸位且慢動手!我有話說!”
正在這個關鍵時刻,忽然有人高聲叫喊。
人們循聲望去,說話的卻原來是太子府的長史馬周。
李大亮道:“馬元舉,事關皇位的歸屬,你不會以為憑藉口舌之利就能解決吧?”
馬周胸有成竹地說道:“口舌不利當然不行,但是……遺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