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囚禁陛下……要說重罪的確是重罪,但話又說回來了,誰知道新皇帝是怎麼想的?萬一人家出於血緣的關係,就不再追究此事了呢?
所以,一般的手段人們還真使不出來。
既不認同李大亮的歪理,又無法出言反駁,現場一陣沉默。
良久,孔穎達輕咳一聲,道:“武陽縣公,到底發生了什麼,其實大家都心知肚明。真的假不了,事情的真相不是憑強詞奪理就可以改變的。你不要錯打瞭如意算盤。”
李大亮眼珠一轉,道:“您老人家也認為高陽公主的話為假?”
“那是自然。”
“好,那我給孔尚書一個面子。大家各退半步如何?”
“半步?怎麼是半步?”
李大亮道:“我不再堅持立齊王的一定是真陛下。但也請大家不要堅持認為是假陛下立了齊王為太子。這個問題,咱們暫時擱置。”
孔穎達大惑不解,道:“這個問題擱置了,那到底讓何人登基為帝?”
“晉王李治曾經當過太子,不久前被廢。齊王李佑被立為太子,大家卻不知立他之人是不是真正的陛下。那咱們可以認為在名分上雙方勢均力敵,到底讓誰登基可以從別的方面考慮。”
郭業道:“別的方面?晉王李治乃是長孫皇后所生,陛下的嫡子,正應繼位!”
“那卻不然。”李大亮搖了搖頭,道:“晉王李佑的生身之母也被封為皇后,按說他也是陛下的嫡子。雖然成色上可能略遜於晉王,但您別忘了,他的年紀可比晉王大,長幼有序,理應晉王繼位!”
“可陰皇后到底是不是真陛下所立都不一定呢?”
李大亮道:“那這個問題咱們也算平手,可以再考慮別的方面。”
“還有什麼方面?”
“當然是諸位大人自己了。”李大亮沒理郭業,卻走到了孔穎達的面前,道:“孔尚書,今天在立齊王為太子的大典上,您給齊王行禮了吧?”
“呃……那當然是是行禮了。”
“行禮之後,是不是就算承認了太子的地位?承認了齊王乃是半君?”
“呃……算……算吧?”
“您是孔聖人的三十二世孫,最是知禮不過。這認了君主,還有反悔得道理麼?”
“這……”
李大亮舌辯滔滔,還真把孔穎達說了個啞口無言!為啥?關鍵是在封建社會來說,這個道理極正!
俗話說得好,忠臣不事二主,烈女不更二夫。舊的主公死了,改投新主公,那誰也沒辦法,總不能讓大夥都陪葬吧?但是舊主公還好好的你就改投他人,那就很不合適了。
所謂太子,又稱儲君,或者說是半君。
不管是什麼原因,群臣在大典上給李佑這麼一跪,雙方就有了君臣之分。
再想反悔可就沒那麼容易了。
舉個例子,在歷史上,宋仁宗去世,趙曙為新帝。在山呼萬歲之前,名臣韓琦先囑咐身後的大臣們,我跪了你們再跪,我不跪你們都別跪。
為啥?萬一寶座上坐的不是趙曙本人呢?大家要是跪錯了,不是全完了嗎?
所以,他要先命人把坐在御座上那人額前的頭髮撥開,露出真容。等確認了是趙曙本人,這才下跪。
大庭廣眾之下,去撥皇帝的頭髮,這多不禮貌?但那也沒辦法,此事太重要了,就算對新皇帝無禮,也只能這麼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