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是為什麼有些話陳念不能對潘慶偉說,卻可以對郭琦說。
“明白明白,這種最基本的事情,不用你說我也清楚。”
郭琦連忙回答,不過轉而,他又露出了些許感慨的神情。
“不過,咱們這次見面還真是匆忙,到這裡快一個月了,愣是到今天,才算正經地聊了幾句。”
“你還是跟以前一樣的風格,直來直去。”
“我還記得當年在西材研所的時候,你拿著老陳的介紹到我的實驗室借熱等靜壓機,說要高TC4這一晃眼,小10年的時間都快過去了啊。”
聽到他的話,陳念哈哈一笑,回答道:
“8年,跟10年還差著兩年呢,這也能四捨五入?”
“差不了太多——你這打岔打的,我只是想表達一下對時光流逝的感慨。”
“你不知道,那段時間我們材研所是真的很困難,出不了成果,經費緊張,看不到未來。”
“不知道多少我手下的學生轉行了,去做了些原本他們肯定看不上的工作。”
“也就是你來了之後,情況才算是漸漸好起來的。”
“這幾年我一直想找機會見見你,但一想,你怕是也沒時間,所以就耽擱下來了。”
“沒想到做這個專案,你還想到我了有點出乎意料。”
郭琦的話裡透露著一種情真意切的感激,在他看來,自己雖然在這幾年的時間裡有不小的提升,也逐漸走進了國內材料學領域的頂層圈子,但是要接觸第一壁材料這樣的大專案,還是不那麼容易的。
所以,客觀來講,這個機會還是陳念給他的。
這是他再向前一步的重要契機。
——
不過,陳唸的想法跟他其實完全不同,正如之前跟陳果討論的一樣,之所以要找郭琦,本身也不是因為他對這個專案能發揮多關鍵的作用,更多的還是因為他的技術實力過關,並且“角色恰當”罷了。
直白點說,在自己的身份不能輕易透露的前提下,郭琦就是那個能壓住陣的人。
這一點小小的經驗,也是從此前的等離子體專案裡總結出來的。
想到這裡,陳念開口回答道:
“這沒什麼出乎意料的,之所以找您過來,那也是組織上多方面考慮的結果,不用想太多。”
“沒有你在的話,下面的人心浮動,可能要嚴重的多。”
“畢竟這不是一個純理論的專案,再加上專案週期又短,如果沒有一個站在明面上的帶頭人,我確實怕專案組會散掉。”
“——不過說起來,現在整體氛圍怎麼樣?”
聽到陳唸的話,郭琦猶豫了片刻,開口回答道:
“整體來說不能說太好,但也能基本達到要求。”
“你知道的,現在外界對EAST專案的期待很高,絕大多數人都認為,我們敢於去啟動這麼一個專案,一定是已經做好了全面的技術準備的。”
“但實際上,火絨小組所得到的資訊又是,第一壁材料的技術還沒有眉目。”
“所以對他們來說,這是一個重大的矛盾,也是一個重大的壓力。”
“不過,這裡的成員毫無例外都是領域內的精英,他們對自己還是有信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