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T新專案的目標是直接搭建工程實驗堆,其中涉及的各個系統都極為複雜,可能還是需要伱去花費比較多的時間。”
“在這一點上,你有沒有別的想法?”
“比如,先建立一個專門的技術小組,透過技術穿透的方式來領導專案?”
聽到陳果的話,陳念也是微微一怔。
實際上,對這個方案,他是有過考慮的。
畢竟,自己一個人的力量實在是太有限了,哪怕是有系統加持,“技術準備”上沒有難度,但在“技術傳遞”這項會消耗大量時間和精力的工作上,其實根本就沒有可以投機取巧的辦法。
圖你要出吧?文件你要寫吧?實際適配的資料你要算吧?
一件件事情疊加起來,也並沒有看上去那麼簡單。
所以,能有人幫自己分擔一部分工作是最好的。
但問題又來了,要讓這個所謂的“技術小組”達到能夠擔責的成都,就必須保證他們對技術的理解至少能達到自己50%的水平以上。
這不就演變成教學生了嗎?
哪怕從已經深耕當前領域多年的成熟學者裡面去挑,也很難挑出合適的人選。
因為,現在陳念所持有的技術,都是嶄新的。
其中涉及大量此前人類沒有涉足過的複雜定理和詭異邏輯,而其他人又不像陳念一樣,資訊不能直接以全須全影的方式灌到腦子裡,教起來實在太難了
想到這裡,陳念突然心裡一動。
萬一可以呢?
在2010年這個時期,腦機技術已經有了初步的研究成果,就在上個月,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還宣佈他們成功使用腦機技術讓一隻狒狒在無接觸前提下打完了一局“打磚塊”的遊戲。
也就是說,發展腦機技術的土壤已經初步具備了。
不如,乾脆在這個領域下下功夫?
如果能成功,哪怕核聚變專案無法應用,在後續能發揮出來的作用,也絕對是極其重大的。
想到這裡,陳念默默展開了系統介面,逐一嘗試了他所接觸過的幾種不同的腦機藉口技術型別。
首先,最簡單的當然是目前正在研究的運動控制方向,即透過對腦電波的解算,實現對外部裝置的控制。
這項技術只需要區區60個源點,哪怕是搭配了資料包後的完整形態,也只要410個源點。
——
可問題來了,這玩意兒與陳唸的需求不匹配。
他想要的,是跟自己所持有的這個系統一樣的,能直接進行資訊雙向傳遞的、類似於外部儲存器的腦機介面。
資訊剛剛輸入,一連串的問號就直接亮瞎了他的眼睛。
這也就意味著,資訊雙向傳遞的技術,在當前環境下還根本沒有實現的可能。
——
就跟自己幾年之前第一次檢視時一模一樣。
陳念不由得嘆了口氣。
畢竟是能從根本上改變人類進化方向的技術啊,有那麼容易就好了.
於是,他開口說道:
“那就先給我建立一個技術小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