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住客棧
費腦子的事情,徐清一件也不想幹,思考片刻就問陳翊立道:“既然這麼久也定不了案,不如低調地放了,也好讓他父子二人相見。”
陳翊立點頭,卻沒有照做:“也好,等他父親來了,還要再問一問清楚。”
“唔……”徐清表示不反對。
中醫治病講望聞問切四步,其實古代官員審案子也講一個“望聞問切”四步。但是此四步與中醫的不盡相同,它的是望去看色以觀心膽,聞風聲旁說以知輿論,問審案情推真假,切入諸證以探虛實。
不久,老船伕也帶過來了,看他的臉色,比之前在湖邊遇見的時候紅潤不少了。這才幾天?
入堂一看,老船伕立馬失聲痛哭,他兒子雖精神有些渙散,但見老父來了,不由伸開手去抱了。
父子二人當堂相擁而泣,久敘家話,徐清等三人都是心中感動,沒有打斷他們。待屋裡掌燈的來了,父子二人才發覺這裡不是牢裡,而是別人家裡,不用趁著機會說夠話。
“恩,恩公,小老兒失態了,給您賠罪。”老船伕想要給徐清磕頭賠罪,他兒子忙攔了住,撲通一下跪在地上磕頭起來,這是子在不勞父啊。
徐清止住二人,指著陳翊立道:“這是錢塘縣令,你二人有什麼事情,冤屈,儘管和他講。”
“什麼,縣令?!”二人一聽是縣令大老爺,頓時怔住了。
陳翊立出來拜訪徐清自然穿的是便服,除了常年留意的公人們,普通百姓哪個認得出縣令?里長,鄉長在他們眼裡都是遮眼睛的大傢伙呢。
二人都跪下,伏身聽陳翊立問話。陳翊立問道:“你二人把那年湖匪,還有那一船人的情況,總之,前前後後,能想到的都說一下。”
“好,讓小老兒說……”老船伕看看陳翊立,意思是我兒子腦子不太好使,陳翊立點頭,老船伕才道:“老爺,那年還是姓楊的當皇帝。我們吳地有久俗,錢塘潮來的時候……”
老船伕慢慢說,從話中易知這件事在他心裡留下了多大的痕跡,這些年過去了,竟然可以把細節說清楚,而又沒有邏輯不合的地方。
從老船伕的話中,徐清知道了他兒子為什麼要乘別人的船了。原來大潮來時,吳兒喜搏浪弄潮,那一年他也是去弄潮。巧的是,他被一個大戶看上了,說是讓他代表自己去搶紅頭,當然還許下了重金。老船伕兒子新婚不久,正愁錢造新房呢,沒想多少就答應了。
當夜,大戶組隊租船出去請水龍王保佑,叫做“請水”,要在河裡或者湖中住一夜,此是弄潮之前的一個步驟。可就在這一夜,全船的人竟然全都在湖裡身亡。
老船伕他兒子卻奇蹟般活著,只是神志不清了,眾人疑他。先前請他的大戶沒立字據,故而他在受害人家屬眼裡,就順理成章成了偷偷摸摸上船,心懷不軌,策劃這一起驚天案的兇手。
“事情的經過,大概就是這樣,縣令老爺……”老船伕竹筒裡倒豆子似的把話說完,抓著自己兒子的手,聽天由命。
“唉,”陳翊立嘆了一口氣道:“匪劫大戶,得錢必多,汝家窮至如此,故即便是通匪,所犯也不過小從。如今在牢裡呆了這麼多年,有罪無罪都可以銷掉了。況且,證據不足,抓你在牢這麼多年也說不過去,且去縣衙支十兩紋銀,在找戶房落一塊田去吧。”
老船伕父子二人仰天而躺,淚水嘩嘩地流。陳翊立當即寫下文書,讓公人帶去縣衙,找戶房,把事情給辦下來了。
此事既畢,徐清放心的長出一口氣,然後和陳翊立上官儀二人一併用餐。
二日,徐清打算動身離開了,上午吩咐下人們把東西行李收拾好,徐清自己卻去街上享受了。有陳翊立這做東,徐清這才體會到錢塘縣更為內裡的繁榮。
孫有財自縊的事,早已經傳遍了錢塘各大家裡頭,只是,一切的事情都在徐清的預料之中了。孫家一家人鬧著分財產,你回你的花果山,我去我的高老莊,一場喪事下來,兄弟幾乎反目,所謂親戚都為了一塊田爭得面紅耳赤。只有一個人善一些,把孫有財留下的嫡子,還有正妻接了過來。其他庶子,他也管不了那麼多了,全交給長輩發落。
而其他大戶呢?
視而不見,聽而不聞,似乎錢塘商界上從來沒有出現過孫有財一號人物似的。
徐清自然是大感放心,只是,一直想要和陳翊立說的建立商路之事,卻無從談起。也罷,徐清想著,出海航行,這不是說來就來,說理解就理解的事情。若要陳翊立心甘情願建立商路,還需讓他看到實實在在的利益。
為民謀福祉嘛。